【專題探索】完備能源風險管理機制
蕭景元、吳彥儒 (2011/12/12)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2期》
我國能源供給高度仰賴進口,任何國際能源情勢變化,均對於能源供應價格及數量造成衝擊,進而影響能源供應之穩定。觀察能源是推動國家發展及經濟活動之要件,對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之重要性不言可喻,故建立能源安全預警機制、供需管理及完備安全存量等政策措施,以掌握能源風險管理機制,健全能源供應系統,據為我國能源政策應重視之議題。
能源風險之類型及其原因
有關能源風險議題,國內外已有相關研究及文獻進行探討。以下簡要說明各文獻的內容,並歸納出各種能源安全風險之類型及產生原因。
(一)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性質分類
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簡稱CEPS)於2009年針對歐洲長期面臨的能源衝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及評估。該研究將各項風險依其性質及產生原因,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1.地質風險
地質風險(Geological Risks)為長期性的能源隱憂,發生原因主要包括用於探勘資源的相關投資不足、資源開採困難、全球能源消費的迅速成長等因素,導致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的蘊藏量逐漸耗竭,最終造成能源供給的短缺。
2.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Environmental Risks)依其發生原因,主要包括兩種類型:(1)因潛在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折損(例如:原油漏溢、核能工安意外等);(2)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的積累:此為長期性的能源風險,因2005年的京都議定書及2009年哥本哈根會議,全球皆走向減少碳排放的趨勢,此將使各國面臨無法順利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以降低碳排放的數值。
3.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Technical Risks)屬於因天候、相關投資不足等各種因素,導致電力系統失效的衝擊。通常使用再生能源、煤礦及核能發電時,較容易遇到此類危機,特別是再生能源較易受到天候及自然環境之限制,電力生產呈間歇性,易影響供電穩定。
4.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Economic Risks)主要起因於能源供需失衡、供應者運用市場力量、市場參與者的投機行為,以及能源輸出國對於未來能源生產及相關投資之政策等因素,造成能源市場價格波動,進而引發能源供應穩定的失衡。
5.地理政治風險
地理政治風險(Geopolitical Risks)之產生原因,主要來自於能源輸出國,大致包括兩種類型:(1)能源輸出國以能源作為外交的武器,因政治及外交等因素,故意停止能源供應。例如:俄羅斯曾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造成大多數歐洲國家面臨天然氣供應短絀的窘境;(2)能源輸出國因發生戰爭、恐怖攻擊等事件,造成能源輸出的中斷。
能源進口依賴、能源安全指標、再生能源、天然氣儲備、供電穩定、預警機制、氣候變遷、能源多元化、國際合作、緊急應變措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