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台灣拓展對外關係新思維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台灣拓展對外關係新思維

江啟臣  (2008/04/10)    《台經月刊第31卷第4期》

新政府責無旁貸的使命

做為世界前20大的經濟體以及全球第15大的貿易國家,加上位處特殊的地緣政治與經濟戰略位置,「對外關係」對台灣不可謂不重要,而對外關係甚至是台灣永續發展的關鍵;台灣在特殊的國際政治地位與兩岸關係侷限下,開拓對外關係對台灣國家主權的維護、國家利益的主張與人民安全的保障更是息息相關,同時也困難重重、充滿挑戰。既然是對外關係就不可能脫離國際局勢發展的影響,換言之,台灣對外關係的開拓除了與國內情勢有關,更不可能置外於國際政經局勢變化。尤其在2008年,台灣國內不僅有新選制實施下的新國會誕生,新政府的舵手亦於甫完成的總統大選中出爐,準備走馬上任。更重要的是,當今的世界與亞洲政經時局亦不斷在變動、發展,包括:自2007年下半年起世界主要國家皆陸續展開大選與政權更替,例如英國、法國、日本、澳洲及韓國已於2007年完成政權轉換或大選,而泰國、巴基斯坦、俄羅斯、馬來西亞、柬埔寨、西班牙,以及美國等國家也都將於2008年完成;除了這些政治上可能的變局之外,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持續擴大、美國經濟及美元的衰退,加上近來國際油價每桶破百美元的新高記錄、能源供需失衡的擴大、氣候變遷影響的加劇、原物料短缺、物價不斷上漲,與WTO貿易談判停滯不前及區域主義興起等發展對國際經濟的衝擊,也將都是影響世界時局的重要成分。

在此新的世界時局發展下,台灣的新政府如何在過去的歷史基礎上,打破限制,以新的世界觀、新的戰略思維靈活開拓台灣的對外關係,維護台灣利益,應是責無旁貸的使命。有鑑於此,本期專題特別選在我新政府上任之前,特別規劃針對相關課題,進行深度剖析,希冀藉由掌握世界新局勢、洞悉國際趨勢及新興議題,找出台灣的機會,並研擬出對台灣具有意義之策略。做為本期專題之總論,以下本文扼要勾勒當今的世界新時局、國際趨勢及新興議題之發展,並結合專題內其他文章之精華論點,提出新政府如何以新世界觀拓展對外關係的新思維。

 

國際政經變化與2008年世界新時局

(一)日中「戰略互惠關係」的定調

首先,在眾多國家陸續舉行大選與政權更迭的情況下,2008年的國際時局變化將隨時可能受重要國家選舉及政權更替的影響,尤其美國總統大選即將於2008年11月舉行,其結果勢必牽動國際時局的發展。此外,在政治面上,當今的國際與亞洲時局其實已陸續出現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發展,包括:日中「戰略互惠關係」(mutual beneficial strategic ties)的定調,2007年日本首相福田康夫(Yasuo Fukuda)上任後,積極推動亞洲外交,意圖彌補小泉純一郎時期對發展亞洲關係的忽略,福田首相更於2007年底首次訪中,完成中日破冰之旅,並確立與中國建立「戰略互惠關係」,更邀請胡錦濤於2008年訪問日本。日中關係變化,是否將扭轉日本過度親美,且拉近與中國甚至亞洲各國存在的歷史隔閡與文化距離,皆值得關注,而日本未來在美中之間,政治上連美制中、經濟上拉中鞏日的戰略布局似乎也開始出現端倪。

(二)南韓新政府與「六方會談」的變數

南韓新任總統李明博在北韓問題的立場上,儘管認同先前總統盧武鉉主張「半島中立化」的等距外交政策,以及塑造韓國為「東亞平衡者」的形象;但是對於北韓問題,李明博主張聯合美國之力,抑制北韓勢力的滋長,以結束平壤核武計畫,加上截至目前為止,北韓仍未履行2007年10月「六方會談」達成的《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完成寧邊地區的核設施的去功能化,可見朝鮮半島未來局勢的變化並未如預期樂觀。

(三)印度崛起與美日印澳「民主同盟」的形塑

隨著印度在國際政治經濟上的快速崛起,印度與國際強權的關係也開始出現調整及變化。其中,日本與印度開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營造日本到印度的「自由與繁榮之弧」(Arc of Freedom and Prosperity),及合作開發德里與孟買間的工業走廊等。而美國與印度的關係也在2006年布希總統訪問印度以後獲得改善,並展開軍事方面的合作交流。此外,美日澳三方領袖在2007年雪梨APEC高峰會期間更進行了一場三邊安全會談,討論印度的全球戰略角色,有意提升信奉自由與民主的印度在區域及全球的地位,往美國主張的亞太民主夥伴關係(Asia-Pacific Democracy Partnership)邁進。可見,以美國、日本、澳洲、印度四國為基礎的亞太民主價值夥伴或同盟正在醞釀。當然,尚有其他許多國際政治問題包括,泰國國會選舉後的政權移轉是否能夠穩定政局、科索沃獨立問題造成美俄關係交惡又該如何收場、俄羅斯新總統在後普丁時代是否能為俄羅斯開創新局等種種課題,在2008年勢將持續發燒,影響世界時局的發展。

對外關係國際政經局勢全球治理區域貿易兩岸經貿國際合作軟實力環保外交企業社會責任數位機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