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風起雲湧:亞洲勢力再躍升——「2017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側記
整理/陳秋雲、攝影/孫宗瑋 (2017/06/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6期》
台經院江丙坤董事長開幕致詞
2017年伊始,川普新政掀開全球經濟變局的新序幕,美中貿易角力戰激起貨幣戰爭,而美國退出TPP後11國部長級會議之磋商,以及各國轉而重視RCEP,將牽引亞太區域經貿整合的新局。面對美國新政局與亞太情勢演變,台灣如何以變應變,化變局為契機;此外,我國如何與新南向國家建立雙向經貿合作,進而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基於此,新南向的國際及地方產業連結、物聯網時代下台灣產業的創新與投資機會、《電業法》修正之內涵與效益、我國智慧電網的國際市場前景等,均為當前需深入研析及探討之議題。
本次大會貴賓—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指出新南向政策推行近一年已有初步成果,如觀光客及留學生來台增加、對東協國家貿易成長等,下階段將聚焦人才與產業的結合、醫療合作、農業生產、青年創業四大面向。台經院江丙坤董事長表示,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立場牽動亞洲地區的政經濟勢,特別是美、中兩大經濟體互不相讓的政經關係,台灣如何在兩強角力下,搭上亞洲區域經濟起飛並獲取最大利益,值得深入探討。林建甫院長則分享參訪緬甸的見聞,新南向國家充滿基礎建設的機會,唯有實際瞭解當地文化,心懷同理心才可與其深入交流,進而從中掌握市場需求並開創商機。
(左起)林建甫院長、江丙坤董事長、鄧振中政委、楊珍妮局長
專題演講:新南向,臺灣活力新能量
主講人—楊珍妮
新南向政策是我國整體對外經貿戰略相當重要的一環,作為亞洲及亞太地區的重要成員,台灣必須因應全球情勢變化及區域整合趨勢,做出相應的調整,啟動新南向政策是新階段的經濟發展重點。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之GDP約七兆美元,占全球8.8%,且人口多、結構年輕、中產階級大量興起,內需消費潛力龐大,商機可期。此外,台灣與新加坡、日本等國合作拓展東協國家第三地市場,為新南向政策最大的特點,例如我國廠商可將新加坡作為國際合作平台,共同開拓東南亞清真市場及印度食品加工市場。
新南向政策以東協十國、南亞六國、澳洲及紐西蘭共計18國為目標,主要分為「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四大面向。經濟部在四大面向下,推動之主要工作為加強兩國貿易促進、產業合作、投資關係、人才交流深化兩國經貿關係,以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
經貿合作具體做法包含:推動雙邊產業合作、進行全方位貿易拓展、電商南向市場之拓展、加強農業輸出、協助台商布局、推動基礎建設工程合作、強化輸出入銀行融資功能、強化海外信保基金保證功能等。其中,在推動基礎建設方面,著重參與該國的民生基礎建設,跟新南向國家「做朋友」、資源共享,進而從中獲得商機;在金融支援方面,國內三大信保基金提供新台幣500億元的信保額度,以及每年核准增設三個本國銀行據點,協助國內企業拓展新南向市場。
人才交流具體做法包含:整合及擴增獎學金吸引僑外學生、鼓勵留學東協及南亞、辦理產學合作及技術訓練班等;資源共享具體做法包含:推廣國際合作、推動實驗室認證及藥品醫材檢驗技術合作、增進原住民族文化交流等;區域鏈結具體做法則包含:推動洽簽及更新雙邊投資協定、推動洽簽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與雙邊經濟合作協定、建立或強化雙邊對話機制等。
亞太政經情勢議題
亞太政經情勢議題由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邱達生副主任、研究六所吳孟道所長主講,邀集主持人台經院林建甫院長,以及與談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廖舜右副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盧陽正副院長,進行精彩研討。
亞太經濟、新南向政策、美中貿易戰、區域經濟整合、RCEP、物聯網產業、智慧電網、能源轉型、數位經濟、台灣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