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從中國新政看綠色商機與挑戰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從中國新政看綠色商機與挑戰

莊朝榮  (2013/03/08)    《台經月刊第36卷第3期》

中國發展綠色新政的背景

   2008年原油及大宗物資價格的飆漲,已超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地步,加上金融海嘯爆發,使全球經濟陷入危機。在之前30年,全球歷經快速增長,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西方國家的消費,但伴隨著資源的減少,我們面臨糧食、用水,以及石油搶奪大戰的風險,也創造一個不穩定的世界。為了追求經濟增長,必須促進消費,消費是現代經濟增長引擎的燃料,但消費更多意味著鼓勵使用更多的世界資源。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出售愈來愈多用完即丟棄的產品,也設計出壽命更短的產品,以及愈來愈講求最新流行與時尚的商品,這表示世界對稀少的資源不能珍惜而盡情浪費。對開發中國家而言,愈來愈稀少的資源,使資源價格愈來愈貴,將使貧窮國家永遠無法邁入工業化,形成貧富差距擴大;對先進國家而言,再多的創新或創意巧思,都無法取代枯竭的資源。

   有鑑於此,自2008年以來,世界各國和組織紛紛採取措施推動綠色經濟發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8年底提出綠色經濟和綠色新政的倡議,旨在透過綠色投資推動世界產業革命、發展經濟和減貧等,希望全球領導者及經濟、金融、貿易環境和其他部門的政策制訂者,意識到環境投資對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和減貧的重要性。2009G20倫敦高峰會上,全球領導人亦達成了「包容、綠色以及可持續性的經濟復甦」共識OECD則直接將綠色經濟視同綠色增長,即一種追求經濟增長和發展,同時又防止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不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這些國際倡議的重點在於,促進綠色投資、綠色消費和綠色創新,發揮可持續的經濟復甦、消除貧困,以及長期經濟發展的功能。綠色經濟已經成為當前世界環境與發展領域內新的趨勢和潮流。中國作為一個新興經濟大國,其綠色經濟發展對自身未來經濟繁榮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經30年粗放的快速經濟發展,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已到了不可持續的地步,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更需要發展綠色經濟。因此,在十二五規劃中,發展綠色經濟是中國尋求快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軸之一。

 

中國發展綠色新政的障礙與挑戰

   儘管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目標確定,但達成目標的各項條件仍有所不足。光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會面臨許多挑戰。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追求GDP總量、出口導向的增長方式,主要是依賴土地和資源,而不是提高效率,導致最終需求始終不足,對出口的依賴愈來愈深。先進國家陷入金融危機與主權債務危機後,紛紛撙節政府支出,消費增長亦趨緩,以致影響開發中國家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必須轉型至以擴大內需來帶動經濟增長。又因為投資占中GDP的比率已經過高,顯然不能再依賴擴大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力,有效擴增消費才是促進增長的方式。然而,由投資生產大國走向消費大國的轉型,既涉及政策問題,更涉及到體制問題。不論是深化市場化改革,需要建立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以及明確的產權制度,以實現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還是實現政府主導性的經濟運行機制向市場主導轉變,都需要進行大幅度的改革。由於價格改革形成機制受到過多的行政干預,而由政府主導的投資模式,經常直接干預經濟活動,要調整放棄干預,鬆綁法規限制,恐將遭遇到既得利益者極大的阻力。此外,擴增消費同樣會大量耗用世界資源而陷入不可持續發展的困境,因而綠色消費是不得不的選擇發展途徑。

中國綠色新政能源轉型節能減排產能過剩綠色信貸再生能源投資環保政策兩岸合作戰略新興產業環境管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