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大韓硬漢難挺中國熱潮?-從台中韓經貿消長看韓國產業的新挑戰
葉懿倫 (2005/01/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1期》
2003年中國已經成為韓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韓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金額也超過了44億美元,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投資與貿易對象國。近年,韓國的主要企業也開始對中國進行大規模高科技投資,例如韓國現代半導體在無錫開工建設包括8英寸及12英寸晶片生產線的半導體工廠、LG-Philips與三星投資TFT-LCD廠於南京與蘇州等,顯示韓國對中國的投資已經不再是過去勞力密集產業,而是韓國的主力產業且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韓國國內在面對與中國經貿互動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國熱浪一波一波襲向沒有三通問題的大韓硬漢,究竟韓國朝野有何看法與採取何種態度?均相當值得同是亞洲對手的台灣密切關注⋯
'92年前與中國幾無往來,建交12年間經貿關係快速發展
韓國在1992年以前與中國之間的經貿或政治交往關係並不深刻,肇因於南北韓分裂之對立意識;由於中國政府的主政者為中國共產黨,在南北韓關係仍處於高度對立之情況下,韓國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仍對當時的中國採取保守之態度,因此兩國經貿政治間的往來互動幾近於無。
但隨著國際關係局勢的改變,兩德統一、蘇聯解體,世界冷戰格局趨緩,韓國在1992年8月24日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南韓與中國建立邦交至今12年間,兩國在經濟、貿易、政治、文化交流頻繁,也建立了長足的關係與深厚的發展,尤其是在韓國金融風暴後這五年間,韓國與中國貿易投資等情勢的變化,都足以說明中國熱浪正在狂襲韓國。
在韓國與中國建交12週年時,韓國KBS電視台就中韓關係對全南韓各地1,000名20歲以上的成年男女進行電話調查,其結果顯示「79.8%的受訪者認為韓、中關係是競爭關係」,且在對中國的好感度的調查中,回答「喜歡」的占40.4%,答以「不喜歡」的占58.2%,由於「高句麗史爭議」也使得雙方仇恨值加深。這樣的情勢轉變,與台灣的趨勢發展相當的類似,台灣、韓國與中國的經貿三邊互動關係發展有何轉變,本文將就投資與貿易情況分別討論。
2003年韓國對中國出口了431.35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50.96%,台灣對中國則出口了493.62億美元;而2004年1~9月的韓國對中國出口金額也已經達到了456.32億美元,台灣對中國出口金額為474.37億美元,預估整年韓國對中國的出口金額可能超過600億美元,極有可能超越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金額。
中國投資熱潮、韓國對中國貿易、台韓產業比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產業外移、技術外洩、經濟依賴、韓國高科技投資、中國技術模仿、韓國企業併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