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透析】狂牛症爆發週年對美國農業與亞洲牛肉市場之衝擊
洪旭慶 (2005/04/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4期》
美國牛肉的全球市場
在2003年12月24日,美國證實於華盛頓州爆發第一宗牛海綿狀腦病BSE(又稱狂牛症病),消息一傳出許多國家立刻宣布禁止美國牛肉進口,其中包含美國牛肉的最大進口國日本、排名第三的韓國、排名第六的台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等國,都相繼宣布暫停進口美國牛肉。我國衛生署立刻宣布暫停對美國牛隻屠體、組織、器官、或其他衍生物或含前揭物品之食品進口。不過,行政院衛生署雖已頒布禁令,但在12月24日之前裝船的肉品,或是在此日期已離港口之牛肉,則不在此限制範圍之內,依照我國現行法令,凡是證實狂牛症疫區之國家,必須禁止進口至少七年,如果沒有在爆發新的病例,才可在開放進口;此舉,將嚴重傷害美國的牛肉業與最重要的農畜業。
在全球市場上,由於美國牛肉以穀物飼養,特有油脂分布,價格也十分高檔,使得美國牛肉一向走的是高級牛肉市場,相對紐澳牛肉多以放牧,也就是草食餵養,肉質較瘦,所以一般價格比美國便宜一至二成,但在狂牛症爆發後,由於全球牛肉產地僅剩紐澳二國未有狂牛症和口蹄疫,使得紐澳牛肉奇貨可居,鄰近的日本、韓國需求量也頻頻擴增,因此紐澳牛肉價格持續上漲;全球進口美國肉類的國家,前十名依序為日本、南韓、墨西哥、加拿大、香港、台灣、中東、加勒比海、東協與俄羅斯。這些國家相繼宣布禁止美國牛肉進口,造成整個進口牛肉市場重組,全球的牛肉需求量已轉往紐澳市場,並也讓紐澳的牛肉在2004年裡,漲幅超過五成。
而美國牛肉業的年產值依據牛隻銷售金額來算,約達400億美元,而出口方面占了約一成,如果把其他相關產業也列入一並計算,整體經濟產值將高達2,000億美元。根據美國全國牧牛者牛肉協會指出,牛肉業的直接就業人口將近100萬人,如果計入加工處裡與包裝,還有另外40萬全職就業人口;從其上下游產業下去分析,他所支持的就業人口就更多了,從農民、畜牧業者、以及讓牛隻達到足供市場宰殺重量的餵牛人員及牛肉包裝與加工工人等等,牛隻每賣一美元,大約在相關產業可能創造五美元的產值。
狂牛症、美國牛肉禁令、紐澳牛肉、亞洲牛肉市場、貿易談判、日本牛肉進口、台灣牛肉市場、食品安全、進口限制、農業衝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