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景氣特別報導】2018~2019年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台經月刊

 

【景氣特別報導】2018~2019年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邱達生  (2019/01/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期》

回顧2018年全球經濟表現,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中,美國經濟的表現一枝獨秀,GDP成長率逐季增長。美國總統川普的稅改政策上路,有效的拉抬固定資本形成。此外美國就業市場強勁復甦,失業率下滑至近50年來新低,加上企業獲利增加,前三季股市表現暢旺,顯著的支撐民間消費成長。美中貿易戰雖然為2018年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疑慮,但實則對全球貿易的衝擊有限,多屬僅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消息面的震盪。

2018年歐洲經濟雖然基本上亦呈現復甦態勢,但是復甦力道相當有限。英國脫歐談判進程充滿波折與不確定性,義大利政府執意推出財政刺激政策,再次導致債務問題疑慮升高。此外擔任歐盟火車頭的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與西班牙等國的GDP成長逐季趨緩,諸多問題致使2018年的歐洲經濟動能不足。

中國經濟在2017年完成十九大鞏固中央領導核心後,2018年持續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積極防範境內地方債與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爆發。然而美中貿易戰讓中國經濟遭受內外因素夾擊,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啟動寬鬆政策來因應。中國經濟在2018年進一步走緩,雖然達到十三五規劃的經濟成長目標,但卻使重要的結構改革進程放慢。

日本經濟在2018年則呈現溫和的復甦,固定投資在安倍經濟政策加持下,成為拉抬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抵銷了油價回升造成的進口負擔。然而因為2018年新興市場普遍受到聯準會緊縮性貨幣政策致使資金外流、貨幣貶值、通膨動盪的風險,而日圓屢屢成為國際間的避險資產,非自願性的升值對日本的出口動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壓抑效果。

展望2019年全球經濟景氣與2018年相比,大致是持平或相對放緩。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與IHS Markit皆認為展望不如回顧來得樂觀順遂,分別預測2019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7%與2.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則皆預測2019年全球實質經濟成長可以達到3.7%,與2018年持平,然而IMF與OECD皆下修前次的預測數值(表1)。

 

表1  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

    

國際油價程度上反應了全球經濟景氣的走勢,以代表世界原油供需狀況的布蘭特原油為例,其在2016年每桶平均約43.74美元,到了2017年,每桶平均價格進一步上揚至54.15美元,而在2018年則價格上揚來到73.12美元,顯示國際經濟景氣自2016年來的復甦態勢。然而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預測2019年的布蘭特原油價格,將可能回落到每桶平均71.92美元,除了因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達成減產協議的可能性下降之外,景氣趨緩導致石油需求下滑也是原因之一(表2)。再者代表美國國內供需情況的西德州原油價格的走勢也相仿,意味未來一年的經濟復甦減速,而反應在國際油價的表現上。

全球經濟經濟成長貿易戰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美國經濟歐洲復甦中國成長日本景氣國際預測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