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匯率波動對IC廠商的影響及其因應策略
李慧萍 (2009/04/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4期》
國際匯率變動將不利於IC產業廠商財務狀況
2007年第1季新台幣對美元平均匯率為32.916,較2006年第4季貶值0.2%,而新台幣對日圓平均匯率為0.276,較2006年第4季貶值1.23%(圖1),因此對以日圓或美元計價之資本支出或製造成本的廠商不利,但對以美元報價之營收有利;反之,2008年第1季新台幣對美元平均匯率為31.529,較2007年第4季升值2.79%,新台幣對日圓平均匯率為0.3,較2007年第4季貶值4.48%,因此對以日圓計價之資本支出或製造成本,與美元報價之營收的廠商不利,但對以美元計價之資本支出或製造成本之廠商有利,需視當時廠商營收與成本之貨幣組合而定(表1)。
圖1 2006~2008年美元與日圓對新台幣走勢
表1 新台幣幣值波動對IC產業的影響
出口或進口導向的公司,由於營業的關係會取得外幣資產或負債,當新台幣升值時,外銷導向的公司會產生兌換損失,進口導向的公司會產生兌換盈餘;反之,當新台幣貶值時,外銷導向的公司會產生兌換損失,因此持有大量外幣資產或負債部位的公司,必須注意匯率的動向。一般而言,如果是營業的關係持有外幣資產或負債,其所產生的兌換盈餘或損失都列為營業外收入與費用,以台積電為例,超過一半以上的資本支出及製造成本以非新台幣貨幣如美元、日圓及歐元支付,且超過90%之營收來自美元及其他貨幣,因此任何顯著的國際匯率變動對其財務狀況可能會有不利影響。
觀察2007年第1季以IC設計業者兌換利益占營業外收入的比重最高(表2),這是由於IC設計業者以外幣計價之支出或費用遠低於其他IC細產業,且營收大多以美元計價,因此在新台幣對美元貶值時,所產生之兌換利益較其他細產業高;反之,在新台幣對美元升值時,產生之兌換損失也高於其他細產業(2008年第1季)。另外,IC製造業不論是兌換利益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或兌換損失占營業外支出的比重皆為細產業中最低,這是由於IC製造業在以外幣計價之資本支出或原料成本較高,若這些費用與支出採日圓計價,則在新台幣對日圓走貶時,所產生之兌換損失增加,但若費用與支出以及營收以美元計價,在新台幣對美元走貶時,費用與支出及營收同時增加,正負效果相抵消之下,兌換利益或損失不確定。相較於IC設計業,IC製造業成本與營收對匯率波動有不同的反應,因此IC製造業受匯率波動的影響較小,其次為IC封裝與測試業,而匯率波動對IC設計業的影響程度則高於其他IC細項產業。
表2 IC產業之兌換利益與損失占營業額之比重
匯率波動非影響IC設計業股價報酬率的主因
社會大眾對於匯率的另一項誤用是常常忽略名目匯率與實質匯率的差別,事實上匯率是一種相對價格的概念,其他國家匯率變動或多或少會對新台幣造成影響,理論及實務界判斷貨幣是否超貶最常使用的變數就是「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ex, REER Index)。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就是將有效匯率指數平減物價指數,可顯示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平均真正價值,由絕對數值的變動,表示本國貨幣在一段期間內的升貶走勢。若實質有效匯率指數上升,表示本國貨幣相對於外幣是升值;反之,則表示本國貨幣趨於貶值。另外,當實質有效匯率指數大於100時,表示當期本國貨幣較基期升值;反之,則表示當期本國貨幣較基期貶值。
匯率波動、IC產業、財務狀況、外幣資產、外幣負債、避險策略、遠期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美元計價、匯率風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