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探討國外需求面管理發展概況
鄭伊秀、陳翔雄 (2020/12/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12期》
在面對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趨勢下,許多國家致力於發展智慧電網,作為能源領域的重要發展項目,利用先進的設備及資通信技術來提高電網系統運轉的效能。台灣目前也正積極推動智慧電網的布建,行政院已於2012年8月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方案」,並將智慧電表等基礎建設訂定推動目標。
智慧電網主要結構範疇含括電網之發電、輸配電,及用戶需求端等,原先規劃的總體方案內容與推動方向,是以偏重硬體建置的「技術導向」,而在2020年3月行政院核定修正之總體規劃方案,未來將朝向「解決問題」為導向,並注重系統整合智慧電網功能(圖1)。
圖1 智慧電網布建規劃結構
於修訂後之總體規劃方案中有關用戶端之「需求面管理」為相當重要的一環,需求面管理涵蓋三個面向,分別為:基礎建設「智慧電表(AMI)的布建與應用」、「動態電價」以及「需量反應措施」等制度的推動(圖2)。由於先進國家智慧電網建置多年,於推行需求面管理方面亦有豐富經驗。本文將以美國為例,針對三個面向了解相關電業之發展情況與做法,提供我國後續策劃需求面管理之參考。
圖2 需求面管理面向
AMI布建情形與應用做法
(一)AMI布建情形
美國在2009年由於當時總統歐巴馬提出的《美國復甦及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 ARRA),投注大量資金積極發展智慧電網,主要由美國能源部所主導,並加速智慧電表的布建。
目前北美地區的AMI建置情況當中,布建規模最大的電力公司之一為加州的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mpany, PG&E),建置地區涵蓋加州北部與中部。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California Public Utilities Commission, CPUC)是於2006年首先核准PG&E建置AMI。
PG&E於2006年全面啟動智慧電表的發展,2009年由於ARRA法案而刺激布建速度,主要建置時期在2006~2012年共約六年時間,目前已完成約700萬具智慧電表。除了智慧電表的安裝,其通訊網絡與技術之建置亦相當完備。
PG&E為了達成建置數量目標,採取優先將AMI建置於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之策略,由於民眾是自願性選擇是否安裝,PG&E積極宣傳AMI的益處來獲取廣大用戶。
(二)AMI資料應用做法
透過建置AMI與電網系統進行整合,PG&E可運用AMI功能所收集之用電資料分析應用,進一步提供用戶相關加值服務,使得效益提升。
PG&E利用建立線上個人帳戶,藉此提供用戶進行自身用電管理。用戶於線上個人帳戶登入後,能夠檢視每期用電負載,並可與歷史用電情況進行比較。線上個人帳戶以可視覺化圖表呈現用電資訊(圖3),使得用戶容易解讀。
智慧電網、需求面管理、智慧電表、動態電價、需量反應、鴨子曲線、AMI、再生能源併網、用電行為調整、能源轉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