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強化能源基礎建設——以LNG儲運設施之擴建為例
呂嘉容 (2011/12/12)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2期》
目前能源基礎建設在全球範圍內已成為重要的關注點。歐盟部長會議和歐洲議會在近期通過總近40億歐元的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計畫,其中約有23.65億歐元用於天然氣和電力基礎設施項目,5.65億歐元用於海上風能發電項目,10.5億歐元用於碳捕獲和封存計畫。2010年11月10日,歐盟又提出了「2020年歐盟能源計畫」,描繪了歐盟構築2020~2030年能源基礎設施藍圖,後續將對基礎設施進行整頓,這將會使歐洲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來發展高效的國內市場,保障大規模能源供應穩定安全。
LNG基礎建設所扮演的角色
對於能源安全來說,完整的能源基礎設施是重要的,能源市場是否能正常運作,能源發展目標能否實現,皆仰賴能源基礎設備的完備,故強化能源基礎建設在能源安全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各項能源之基礎建設方面,尤其以天然氣之基礎建設重要程度最高。
根據能源統計手冊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天然氣進口比率高達98.21%,且主要以LNG型態進口。其中,LNG市場必須於LNG後端設備齊全始得開始運作,故LNG後端設備的龐大資金與長期建設,決定著我國天然氣的供應是否無虞,以及下游產業的健全發展。
台灣中油公司於近期提出「北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台中廠第二期計畫」,藉由強化天然氣基礎建設,來達成滿足通霄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和大潭電廠提高機組容量的新增天然氣需求。故強化能源基礎建設對能源安全有極大的影響力,本文即以天然氣儲運設施之擴建,作為強化能源基礎建設之說明,包含我國LNG建設現況、擴大天然氣使用方案與LNG建設計畫規劃、台中廠二期計畫與影響等,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
我國LNG建設現況
台灣中油公司是我國唯一的LNG進口能源公司,而目前有永安廠NG2及台中廠NG6兩個接收站、兩條36吋海管(永安—通霄及台中—通霄—大潭)、一條26吋南北長途幹線。
觀察台灣歷年LNG儲槽卸收量變化(表1),台中廠於2007年開始營運,從四萬噸∕年一直增加到近270萬噸∕年,大大提升了卸收能力,截至2010年兩廠儲槽卸收量合計約1,099萬噸∕年。
表1 2004~2010年永安廠∕台中廠LNG儲槽卸收量
天然氣需求預測
因LNG建設歷時較久,通常會考量未來天然氣需求而增建,而觀察台電電廠及IPP電廠在平時每日尖峰,以及尖峰季節時大量用氣的情勢,目前台灣中油公司生產輸氣設施之能力尚足以應付,且表面上並未造成明顯的不足。但預測2015年市場需求量將達約1,400萬噸∕年,2020年約1,600萬噸∕年,在供需逐漸增大下,若不增加基礎建設,調度操作條件將不斷的改變,造成生產輸氣困難度增加,對24小時供氣穩定不中斷之任務形成挑戰(表2)。
天然氣儲槽、台中廠二期、LNG氣化能力、能源基礎設施、供應安全、能源調度、中油公司、能源戰略、氣化設施、電力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