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巨量資料在金融創新的應用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巨量資料在金融創新的應用

謝文瑋  (2015/05/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5期》

受網路科技發達所賜,近年社群網路、電子商務及物聯網等科技創新應用蓬勃發展,創造新的人際關係互動模式、商業模式及交易方式,同時創造大量且多元的數位資料。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及衍生之創新應用日漸活絡,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挖掘資料蘊含的龐大潛在價值,加以延伸應用,激發出許多革命性的突破與創新,也創造出所謂的「資料經濟」(Data Economic)。

 

巨量資料金融領域主要應用:信用評估

金融領域較多將巨量資料應用至信用風險管控,金融海嘯過後各國監管機構紛紛祭出更嚴格的規範,要求金融機構降低資訊不對稱、加強稽核和提高風險管控等。為達成上述要求,金融機構須蒐集、處理分析更多資料,以強化風險管控模型與因應機制。過去金融機構辦理授信業務時,參考資料有限,需耗費大量的資料蒐集與處理成本才能建立個人/企業信用評估資料,使金融機構轉向第三方信用風險評估機構(如我國聯徵中心)索取信評資料,作為授信時之參考。

然隨著網路技術之普及、巨量資料分析與雲端計算等資訊科技的發展,以及資料量快速增長,大幅降低金融機構徵授信資訊蒐集、加工與處理之成本,使得徵授信成本與資金供需雙方資訊不對稱程度逐漸下降。此種巨量資料的延伸應用,除了降低金融機構於辦理傳統授信業務時之風險外,同時亦促成「線上微型信用貸款」之金融創新服務誕生。線上微型信用貸款令個人/企業可直接透過網路完成金額較小的微型貸款,改變了過往只能透過實體銀行申請貸款之模式,成為顛覆傳統的新興金融服務型態。

(一)巨量資料浪潮下的金融創新:線上微型信貸平台

近幾年在巨量資料分析技術與應用觀念日漸盛行的推波助瀾下,促使更多資料應用於信用評估,協助降低授信風險,同時亦增加金融機構辦理微型貸款之意願。且伴隨網路科技的發展,線上微型信貸網路創新服務隨之孕育而生,國際間開始出現許多線上信貸平台,例如:美國的Kabbage、英國的Wonga、德國的Kreditech以及中國的阿里信用貸等。資金借貸首重信用風險評估與管控,過去個人/企業資金借貸之信用風險評估多以其過往借款償還情形、信用卡繳款情形、擔保品、企業財報資料等「財務性」資料為依據。然許多個人/企業常缺乏完整的信用資料、足夠的擔保品以及健全的財報制度,使得貸款人面臨徵信上之障礙,無法有效地評估其信用風險,進而降低授信意願,嚴重的資訊不對稱使得資金的供需雙方間隔著巨大的鴻溝。

在資料經濟的環境下,許多原本認為與信用風險不相關的資料與巨量資料分析技術結合後,被應用至信用風險評估,成為信用風險評估的非傳統信用評估資料。線上微型信貸平台廣泛蒐集非傳統信用評估資料,針對非傳統信用評估資料進行分析,找出資料與信用風險間之關鍵關聯性,用以調控其授信風險。這樣的應用與機制補足了小額信貸之需求缺口,強化缺乏傳統信用資料族群之信用風險可評估性,提升其取得所需資金之機會。新型借貸平台應用非傳統信用評估資料,降低了資金供給方與需求方之資訊不對稱,為兩者建立連結之橋梁,完善資金借貸環境。

巨量資料線上信貸平台非傳統信用評估阿里信用貸Kabbage金融科技微型貸款信用風險控管資料經濟替代性資料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