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從地方創生概念談小店家發展之策略研析
陳富德 (2019/08/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8期》
地方創生的緣起與發展策略
(一)地方創生的緣起
日本在2014年出版《地方消滅》一書,指出日本在2040年前將有896個市村町消失,震撼全日本,不約而同2019年1月《遠見雜誌》的專題報導「你的家鄉會消失嗎?」,也讓全台灣民眾警覺到有一天記憶中的故鄉可能會因為少子化消失。在少子化的趨勢下,2026年台灣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2054年國內人口將低於2,000萬。有鑑於此,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8年公布相關調查與統計研究,發現台灣368個鄉鎮中,共有134個鄉鎮,占全台土地面積66.5%,但總人口數卻只占全國的11.6%,這134個鄉鎮主要位於中南部、東部等非六都地區,顯示台灣與日本一樣都面臨了少子化,且青壯人口過度集中在大都市的問題,導致不少鄉村地方面臨凋敝。
根據《遠見雜誌》邱莉燕撰寫「你的家鄉會消失嗎?」一文中,以台南左鎮為例,2018年共有4,781人,預計2050年將下滑到2,500人,14歲以下的居民僅剩95人。左鎮目前的中心地段只有兩條街,60多戶當中約有20間沒人住的空屋,十個里當中只出生12個嬰兒,其中光和里、岡林里、草山里、二寮里、榮和里、澄山里已在過去四年內,連一個新生兒都沒有,只剩下老人的咳嗽聲,無子化宛如一場寧靜的暴風雨正在醞釀一場「無生危機」。
(二)地方創生的發展策略
為了挽救少子化,甚至是無子化危機,國發會在2018年根據台灣自身的情況,量身訂做符合台灣發展的地方創生計畫,讓人口回流,引導青年返鄉,解決少子化及城鄉發展失衡問題。地方創生的核心精神是人,要把人留在鄉鎮,不要再往都市流動,更要讓都市的人回流到鄉鎮,進一步讓都市減壓。為此國發會宣布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以下是國發會在「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中提出地方創生的三大策略:
地方創生、小店家、產業發展、地方特色、創新經營、文化創意、青年返鄉、在地經濟、數位科技、社區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