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從過去東協合作經驗看未來參與東協科技合作之方向
許容芯 (2015/04/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4期》
台灣一直以來以科技島揚名世界,而台灣經驗也一直為世人所稱道。東協國家因為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我國廠商對外投資的主要據點,但是台灣各界一直少有與東協國家在科技領域上的合作,東協卻對台灣科技發展經驗非常有興趣,在東協整合在即,市場前景看好的情況下,我國與東協未來該如何進一步攜手進行科技交流,並開啟合作的窗口,是台灣亟欲與東協交好之際重要的發展議題。
為了更深入了解與東協合作的方式,本文訪談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王世明副執行長,透過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之創新育成團隊,以科技為核心成功與東協各國合作交流之經驗,作為未來台灣各界與東協科技交流合作的參考。中原大學創新育成團隊過去成功運用中原大學本身的育成科技企業、研發專利成果、專業整合資源能力,以及協助該國產業界育成切入東協國家,甚至以科技交流與合作作為重要推手,推動我國與東協國家在官方與非官方領域均建立起更為密切的關係,其成功經驗值得作為未來科技合作之借鏡。
東協整合帶來科技合作新契機—深耕東協的關鍵要素與策略步驟
本文整合中原創新團隊過去與東協交流的經驗,歸納團隊切入東協國家建立起科技交流合作的五個重要關鍵:首先,是必須對東協各國基本資料有所了解,例如人口數、資源、產業概況等;其次,是必須找到可以對接的關鍵人士或組織;第三,找到可以進行科技合作交流的議題;第四,審視或連結國內所擁有的輔助資源;第五,建立雙贏的策略。以下將以越南、印尼及泰國為例,分別說明上述五大重點:
(一)越南
1.背景
從2006年開始,國際上東協十加一和十加三議題正在發酵,同時,越南政府也正大力招商,台灣產業界已嗅到合作的商機,我國因不是東協成員,所以只有藉由與當地廠商合作、到當地設廠或藉由協助產業界育成,才有可能進到這個體系中。
2.對接關鍵人士與組織
團隊進入越南有關鍵人士的引薦,包括南越的台商與台商總會、以及越南北部的大學合作連結農業部部長及科技部部長等部會官員,與越南商務組郭逢耀組長的穿針引線。
3.科技交流合作議題
最早的切入點是傳統產業,越南台商傳統產業的整個供應鏈、製造鏈都是台商,合作範疇包含引進技術或投資、與當地合作,亦或是協助智財、商業化和育成,同時也輔導當地的中小企業。
4.國內輔助資源
團隊的成功案例是幫越南找台灣廠商,協助鋁的回收再利用之整廠輸出。
5.雙贏策略
這不止是幫助了越南企業,也幫助台灣企業找到了以科技整合為基礎的出路。團隊成功在北越建立三個科技產業的夥伴,並在南越以傳統產業為切入點建立兩個合作夥伴。
科技育成、產業對接、中原大學、農業技術、製造業升級、東協整合、雙贏策略、智慧機械、漁業科技、人才培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