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特別報導】全球經濟景氣回顧與展望
邱達生 (2014/01/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1期》
回顧2013年的全球經濟表現,基本上呈現成長趨緩的現象。相較於2012年全球加總GDP為71.51兆美元,經濟成長率為2.4%;2013年的GDP總值為72.83兆美元,僅僅成長2.0%。然而展望2014年的全球經濟總產值可望達到75.92兆美元,對應的經濟成長率可達2.7%,民間消費與固定資本形成將提供最主要的成長動能,其對2014年世界經濟成長貢獻率分別為1.4%與1.2%。
2012~2013年世界經濟的成長主要受限於各種債務問題,而相關的問題恐將持續到2014年,因此世界平均政府消費的成長率與貢獻率相當穩定一致,亦即2014年不至於出現聯合性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支出。2013年全球的貿易成長表現屬於相對清淡,但根據英國經濟學人資訊中心(EIU)預測,2014年的全球商品與勞務進出口可望轉趨相對熱絡,進出口平均成長率在2014年預測可分別達到4.4%與4.2%,也就是透過市場機制,讓全球經濟在2014年回溫(表1)。
表1 世界經濟暨相關項目成長率與貢獻率
2013與2014年全球經濟景氣情勢,除了EIU認為展望要比回顧來得樂觀之外,其他國際預測機構,諸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UN)、環球透視預測機構(Global Insight, Inc., GII)、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世界銀行(WB)也一致認為2014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顯著優於2013年的表現(表2)。
表2 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
去除基期因素之後,雖然2014年的世界經濟景氣預期相對樂觀,但影響2013年國際政經情勢的不確定因素,諸如美債上限問題上的民主與共和兩黨之爭、歐債危機下的風險連鎖效應、中國經濟成長的計畫性趨緩,以及日本的安倍經濟政策的外溢衝擊,都可望延續至2014年。美國、歐元區、中國、日本等四個經濟體的總和經濟規模將近占世界經濟的60%,此外透過貿易與金融連結,這四大經濟體相關的經濟政策,都能夠對其他的經濟體產生外溢衝擊效果,對世界資金的流向、出口與投資布局以及匯率與利率的震盪等,都具備左右動向的能力。因此這四大經濟體的經濟表現,對全球經濟景氣的過去和未來具有絕對性的影響。
美國
美國經濟在2013年的整體表現屬於溫和復甦,雖然2012年的下半年起至2013年的年初,全世界憂心焦點在所謂的「財政懸崖」(Fiscal Cliff)恐會嚴重衝擊2013年的美國經濟復甦,甚至造成美國經濟衰退。然而自2013年1月開始的「自動減赤機制」(Sequestration)大致上是反映在美國的政府消費與支出上,並未對美國經濟景氣復甦造成嚴重衝擊。即便如此,在財政撙節的方針下,由於財政政策已經面臨重大的限制無法再行擴張,美國經濟只好積極仰賴貨幣政策,以持續2013年的復甦軌跡。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與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 OT)是聯準會(Fed)在零利率政策之外,更進一步的寬鬆作法(表3)。
全球經濟展望、美國經濟復甦、歐元區回穩、中國內需轉型、安倍經濟學、債務風險、貨幣政策、貿易增長、利率波動、市場機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