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全球商業發展與創新的營運模式的源頭,是來自於消費者習性差異化與存在各地區的不同生活型態。今日資通訊技術的發達與網路寬頻的突飛猛進,全球的商業資訊已穿透傳統國界的藩籬,使得全球各地的居民得以快速接收,此舉已改變人類舊有的生活型態,進而演變出新興的消費族群與消費習慣。為因應各地區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及生活型態的變遷,企業的商業經營行為必須與它們配合,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及產品創新等作法來迎接消費者主導時代的來臨。今日,台灣也正面對著世界消費者行為版塊位移的變動時代,企業與政府如何掌握全球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及各地區的消費者生活型態,已成為國內經濟發展極重要且前膽的課題。我們必須採具更積極的企圖心與作法,以挹注資源來發展台灣整體商業服務業的創新與發展,特別是在消費者行為與生活型態的領域。因此我們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必須藉由政府的力量與資源投注,協助國內業界整合相關資源,共同發展出具亞洲或全球競爭力的商業服務產業與具國際性品牌的產品,方能如我國棒球選手王建民在美國的棒球殿堂發光、發熱,成為台灣人的驕傲。
2007年5月7日美國富比士財經週刊亞洲版專文標題:「你已做好準備來連結五十億人了嗎?」。這段話所延伸出的討論問題包括:對於未來商業服務業的發展趨勢的走向,我們瞭解多少?其代表的產業訂定政策的內涵又是如何呢?我國企業對於消費者行為、決策與族群的認識與瞭解的程度?還有對於消費族群與不同區域居民的生活型態的特性之狀況掌握的程度?為回應上述問題,我國政府應思考投注更多的資源來協助企業建立消費者行為與生活型態的資訊,並結合企業既有的多元行銷與經營方式,為台灣的產品找出利基市場,建立品牌,創造商業價值。因此,現階段我國商業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議題是:如何以政府的資源來強化企業本身體質並發展出競爭元素,協助推動台灣企業產品邁向「品牌國際化」道路,並進而達到「國際化品牌」的發展目標,擁抱全球「五十億人口」的潛在消費市場。因此本社論的重點係提出我國在發展商業服務業的產業環境現存的若干問題與解決之道,特別是針對消費者行為與生活型態的部分,期待政府及企業未來能投注資源,藉以克服國內發展商業服務業的限制,並得以迎接服務業發展時代的來臨。
首先,由於台灣的經濟發展趨勢已以服務業為主,內容包括服務業的科技化應用,IT技術的開發及廣泛應用、物流運籌相關服務技術的整合運用,這些元素將使得台灣的商業服務業的業態發展朝向連鎖化、專業化與大型化的企業型態來發展。上述的商業發展則是意味著商業互動已經視商品產品為中介媒,聯結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交易關係,進而活絡市埸並建構經濟網絡關係。因此,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將與消費者行為與偏好作出緊密性的連結關係。就現今台灣的商業發展來看,它的進展速度相當快,但是產生國內的相關商業基礎不足,商業發展情勢資訊缺乏整合,發展環境無法支應國內商業服務業的快速需求,具體的問題包括目前許多新興特許行業業態之核准管理模式已經涉及跨機關單位業務,如何排除政府機關間在處理商業業務的模糊性已成當務之急。
其次,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我國服務業產值已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71.65%,服務業就業人口總數則是占國內總就業人口比重的58.8%。上述資訊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已是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體系。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的來源除了原有的批發、零售業、流通服務業及住宿餐飲業外,為因應新興消費者族群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服務業業態亦是成長貢獻的來源之一。由於商業服務業發展快速導致國內既有之商業服務業的定義與分類已無法反應現存發展的現象,諸多新興商業服務業的業態與業種並未歸類在我國的現行統計分類上,因此產生統計數據的遺漏,造成新興商業服務業之統計相關數據無法取得的現象。就協助企業進行系統性的商業服務業調查與分析的角度來看,建立完整與及時性的商業服務業資料庫,已成為政府與企業當務之急的項目。
再者,由於國內長期並無建立長期觀測台灣與全球各地消費趨勢之機制,造成國內企業無法掌握國內外的新興商業活動與消費者行為的趨向。長期以來,國內從事消費者行為調查與研究多數由學校或行銷公司進行,前者著重學理的探討,後者則是接受企業的委託,並針對特定的產品進行調查與分析,二者皆無法提供具整體性的消費觀測。因此,當我們在討論如何推動台灣商業服務業的發展議題時,我們除了注意產業規模的重要性外,必須將科技應用與創新以及相關專業知識、資料的累積與擴散也納入考量。建立長期觀測消費者的資料庫,將有助於企業經由相關資料的解讀與分析,來瞭解消費文化與消費者之生活型態,藉以掌握消費者的需求與偏好,期能協助企業得以創新思維與作法來發現商業機會。
最後,長期以來,國內傳統型的商業服務業結構的特色係以勞力密集為主、企業規模不大,且經營理念是依傳統的經驗來服務客戶;工作的特性則是存有工時長、工作量大,且員工工作成就感較低等問題,因此,未來,提升國內商業服務業競爭力的作法應包括企業與人力素質提升二部分。就企業而言,其本身必須隨時掌握生活型態的改變對於消費者行為之影響,研發出新興的產品與服務類型,藉以提升企業競爭力,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並發展需求性消費。作法上則是政府可考慮投注長期性的資源,輔導企業將科技應用之內涵納入現代化的商業服務業經營,提升企業的知識含量。就提昇人力素質而言,為解決商業服務業在基層人力不足與素質等長期性的問題,政府亦需投注資源來協助企業導入科技化作業與管理流程,藉由科技效率來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進而提升人力素質朝向知識優質化發展。
總而言之,我國在發展商業服務業的時期,政府應投注長期性資源來致力於輔導企業發展具知識密集導向的服務業,項目含括導入科技產品的創新應用、開發人才培訓的課程、建立商業服務業資料庫等,藉以提升國內商業服務業的產業競爭力,並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性產品,以因應新興消費族群的需求。未來,業者可因競爭力的提升及掌握消費趨勢,使其目標市場得以規模足量化、競爭差異化、產品客制化、溝通及時化、與品牌個性化等經營作法,來進行市場擴充或提高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