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壇】智慧財產權——中美貿易爭議的舊問題與新挑戰
盧奕旬 (2006/05/08) 《台經月刊第29卷第5期》
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中國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無法落實執行,以及人民幣升值與否,長期以來被視為是影響美、中兩國經貿關係正常發展與否的三大關鍵議題。
自今年開春以來,美中貿易關係出現微妙性的變化,隨著雙方政府官員的公開放話表示,兩國貿易衝突頓時呈現山雨欲來,一觸即發之態。(Mallaby, 2006/3/6)其中,一向為美國所高度尊崇的智慧財產權(IPR)保護政策,成為這一波美國對中國高分貝指責之重要標的。
平心而論,美國對中國要求落實智慧財產權保護政策,並非是新聞,而是長期以來的盼望,但為何會在今年開春以來,成為中美貿易關係的新焦點?而此舉究竟又會為未來的兩國經貿關係埋下何種變數?本文試圖由此面向切入,並予以探討。
IPR成為美中貿易關係新變數?
美國貿易代表Rob Portman於上任後,即表示他將以『更強硬的態度對待中國』,而且表示IPR就是他要與中國解決的首要問題。事實上,從今年開春以來,美國就動作頻頻:美國貿易代表Rob Portman在2006年2月14日向美國國會發表名為《中美貿易關係:進入更大責任與執行的新階段》報告,這是中國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美國首度針對其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提出的全面評估報告。此分報告除了分析美中貿易現狀外,也針對美國在調整與加強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上提出若干建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指出,由於中國未能有效阻止盜版以及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的不法行為,以及未能落實國際勞動標準等設立貿易障礙的措施,導致美國產品進口受阻,使得美國去年赤字超過7,257億美元。(USTR,2006/2;周永旭,2006/2/15)
緊接著,美國貿易代表團也於3月初訪問中國,在成行之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法律總顧問James Mendenhall即表示,美國代表團此行前往中國商談的焦點,將是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汽車配件的貿易問題以及在WTO內中國應當履行的新責任。特別是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與執行問題,James Mendenhal認為中國盜版問題日益嚴重,必須在打擊盜版的整體措施上提出重大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力道,否則將有可能面對美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所提出的控訴。(華爾街日報,2006/3/3)
美國商務部長Carlos Gutierrez也發言指出, 如果中國無法正視處理這些摩擦,美國可能會被迫對美中關係重新評估,甚至影響4月於華盛頓舉行的美中商貿峰會。Gutierrez部長特別指出,中國對IPR的保護不利,是美國商界、國會和政府都極為憂心的一個領域,他認為中國政府應當在打擊仿冒和盜版方面拿出更大的執行力。(王錦時,2006/3/15;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2006/3/15)
中美貿易、智慧財產權、仿冒品、盜版問題、IPR保護、STOP計畫、中國行動計畫、經貿摩擦、知識經濟、國際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