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社會創新平台與社會組織持續發展
林栩傑 (2022/08/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8期》
社會創新是藉由科技或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以增進社會各個群體、環境及其互相關係,從這樣的改變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新途徑;簡單說,就是用創新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因應全球發展現況與危機,2015年起聯合國宣布17項永續發展目標及169項細項目標,並邀集193個國家共同努力;為響應SDGs國際潮流,2018年行政院公布「社會創新行動方案」,扣合SDGs目標為核心發展主軸,建立台灣社會創新友善發展環境。2019年由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完成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宣示以聯合國SDGs為基礎,加速台灣實現包容性成長。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也愈大,2010~2019年是人類溫室氣體累積排放最高的十年,極端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社會創新作為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重要手段,在面對全球危機,如疫情後的修復與發展、環境汙染造成氣候變遷等議題,全球已超過130個國家宣布「淨零排放」措施,蔡總統更於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唯有突破傳統思維,結合多元創新模式以有效解決各類問題,才能促進經濟成長、社會包容以及環境永續。
2018年行政院透過社會創新行動方案,以「營造有利於社會企業創新、創業、成長與發展的生態環境」為推動願景,在參與行動方案各個部會的共同努力下,已激發出豐厚的社會創新能量,這能量可從社會創新平台(https://si.taiwan.gov.tw)所揭露的各項訊息初步展現。近年來國內民間企業亦逐漸將公司決策機制納入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除落實在商業營運外,亦進一步應用工具規劃戰略、做法以落實永續管理,藉由永續報告書(CSR報告)展現企業管理與服務如何呼應SDGs,展現出企業不僅要盈利更要負起社會責任,並反應在對投資人的評選參考項目。
在政府政策、國內各界推進社會創新的動能,以及國內民間企業永續理念崛起等三方的潛在共識下,國內整體社會創新發展,可預期將會有更蓬勃發展的機會。惟在社會創新組織及企業永續發展間,依然須化解資訊不對稱與增進相互信任,才更有機會相互搭配前進。
全球社會創新推動趨勢
面對全球經濟、社會高度發展下所產生各樣失衡議題,透過社會創新不僅能找出好的解方,也能把現況議題轉譯成政府與企業發展的方向,透過更有效率、永續的設計創造共榮價值。
為有效推動社會創新化解各種失衡議題,主要國家紛紛將SDGs作為核心推動方向,持續運用社會創新力量強化17項關鍵議題執行策略。例如: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經由制定「Europe 2020 Strategy」之社會經濟願景,將社會創新視為追求智慧、永續與包容性成長的重要途徑,一方面由Horizon 2020資助社會創新計畫,透過「永續性與社會創新集體意識平台」,計劃徵求各界透過線上平台的設計和運作,提高社會對於永續發展問題的公共意識、並分享對應的解決方案。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目標、SDGs、社會企業、創新生態系、數位平台、社會影響力、公共政策、綠色經濟、社會責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