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活絡資金動能機制,帶動整體產業發展
吳家豪 (2006/05/08) 《台經月刊第29卷第5期》
資金是維繫企業生存、發展潛能的主要命脈,無論是企業本身所需之營運資金,或擴廠、購買機器設備等投資計畫均需有資金的挹注,方可為之。因此,若企業籌資管道暢通,便能進行相關產業投資計畫,進而充分發揮乘數效果,帶動國內經濟成長於不墜。
當前政經情勢對資金動能之影響
(一)資金取得仍有阻礙
企業籌措資金來源,除了企業內部本身因營運績效所產生的盈餘及各種提存準備等自有資金外,主要還是以透過證券市場與債券市場向投資大眾籌集資金(直接金融),或是向金融機構借款(間接金融)做為資金取得的重要管道。其中尤以間接金融所占比重最大,如附圖所示。縱然近年來,國內金融與資本市場蓬勃發展,使得企業融資管道更為多元化,但藉由金融機構借貸之間接金融工具仍為企業籌措資金之主要來源。以製造業為例,根據經濟部統計處2004年製造業國內投資實況調查報告的資料顯示,在選項可複選下,國內製造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以向本國銀行借貸而得占75.87%最多、其次是經由現金增資達成占35.31%、再次之是保留盈餘或公積金占31.91%。
由此可知,銀行貸款的間接金融工具,仍為企業首選。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銀行為維持一定的獲利水準及控制逾放比,使得各家銀行在放款政策均有所限制,此舉亦增加企業融資的困難度。一般而言,資金取得困難的幾個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借貸審查嚴格、行業不景氣導致金融機構授信緊縮、借貸利率太高、未能提供足夠擔保品,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製造業資金取得困難之因素(可複選)
(二)目前社經環境問題,導致國內投資意願趨緩
行政院主計處預估2006年,雖大型高科技產業領導廠商新建投資計畫陸續宣布,惟部分二線廠商投資則呈縮減,加上民航機進口高峰甫過、六輕四期與高速鐵路等重大工程已接近完工,因此,今年民間投資成長幅度仍緩,預測成長2.38%;政府投資方面,因持續推動擴大公共建設計畫,而有所成長;公營事業投資則因民營化緣故而呈負成長趨勢;合計全年固定投資成長1.84%,如表2所示。然而,無論就民間投資成長率或全年固定投資成長率,均不如2006年所預估的經濟成長率4.25%高,依此而言,國內經濟發展情勢似乎仍有隱憂。
資金動能、融資管道、產業發展、投資環境、金融改革、信用保證基金、中小企業、租稅優惠、政策誘因、經濟自由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