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日本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的路徑選擇及趨勢分析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日本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的路徑選擇及趨勢分析

吳寄南  (2012/05/07)    《台經月刊第35卷第5期》

2010年日本失去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2011年又遭到「311」震災和日圓升值的雙重打擊,再次陷入經濟萎縮困局。2012年日本經濟雖有望擺脫負增長,但仍面臨著一系列嚴峻挑戰。而擺在日本當權者面前的難題為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的路徑選擇,是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合作協定(TPP)?還是繼續與中、韓等國共同推進「十加三」、「十加六」的合作?本文茲以日本經濟走勢及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的路徑選擇進行初步的分析。

 

未來五至十年日本經濟的總體走勢不容樂觀

從目前情況分析,對日本經濟發展最直接的影響是由於「廢核」而導致的電力不足,以及因歐債危機而形成的高匯率,如果說上述兩者是日本經濟的近憂,政府的債台高築和人口的急遽老齡化則是該國的兩大遠慮。

首先,日本國債餘額的急遽飆升已接近臨界點。2011年9月底,日本國家債務已達954.418萬億日圓,相當於GDP的兩倍。2011年12月24日,日本政府通過了總規模達96萬億日圓的2012年預算案,其中44.2萬億日圓靠新發國債,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46%。日本政府計畫到2016年將財政赤字減半,2020年實現收支平衡,但能否實現,難度甚大。對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警告日本公共債務餘額「已經擴大至不可持續的水準」。

其次,日本人口老齡化趨勢在發達國家中最為突出。2005年時,日本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比例即達20.1%,而同期義大利、德國、法國、英國和美國依次為19.7%、18.8%、 16.3%、16.1%和12.3%(發展中國家平均5.5%,注1)。據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到2060年日本人口將銳減為8,674萬人,相當目前的30%。其中40%是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注2)。從長期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勞動力的供應將日趨緊缺。如果在今後25年各個年齡段勞動人口比例不變的話,到2020年,日本的勞動人口將比1993年減少7.6%。而且,人口老齡化也造成醫療費用與日俱增,社會負擔日益加重。

日本目前雖然還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但未來十年的平均增長率將在2%上下,讓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國家超過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1995年,日本的GDP占全世界17.7%,這是該國巔峰時期,但僅僅過去六年就跌至12.9%,2003年11.0%,2005年10.1%,2006年跌入個位數,為9.0%,2007年則進一步下降為8.1%,還不到顛峰時的一半(注3)。

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日本經濟日顯頹勢,但是,依然擁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該國國民擁有較高的教育水準和敬業精神,以及個人金融資產總額位居世界第一。總體而言,日本擁有較強的應用技術開發能力和技術積累,尤其是在環保和節能技術領域是站在世界的前端。然而,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日本的亞洲鄰國普遍希望能學到日本的節能技術,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日本依然是世界經濟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對日本來說,擺脫經濟困局的唯一出路是必須擴大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的力度,從亞洲新興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並汲取振興日本經濟所需要的活力與資源。

日本經濟TPP談判東亞共同體區域整合人口老化農業改革日美同盟FTA戰略國際競爭力外交平衡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