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在APEC的科技戰略
吳福成 (2014/08/07) 《台經月刊第37卷第8期》
參與APEC架構下的科技合作,一直都是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鑑於該國的科技國際化水平仍然較低,在國際科技合作的主導性相對不足,中國自從1991年加入APEC以來,就很積極參與各層級的科技論壇活動,並鼓勵已開發經濟體能實現更多地技術溢出,希望藉由經濟技術合作機制,有效協助開發中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能力建構,俾能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習李體制」下,更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通科技創新鏈條各個環節的障礙,加快建立具中國特色之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手段之一。中國「十三五(2016~2020)」規劃,更強調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其初步規劃的25項先期重要課題,又與2014年APEC科技議題的大方向相互契合。
中國積極參與APEC各層級科技論壇
中國加入APEC後,透過一系列努力,逐漸把國內科技發展議題納入APEC的架構內。2001年中國科技部成立國際科技合作專項辦公室,藉由統籌、整合產學研的科技力量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有效利用國際的科技資源,提高該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中國對外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原則,並遵循「互利互惠、合理分享」的國際慣例,緊密地圍繞著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
(一)科技合作是中國參與APEC的戰略訴求
1992年開始中國即把開展科技合作作為參與APEC的戰略訴求,並在各種場域提出加強科技合作的具體建議。由於中國的全力推動,1993年APEC終於把原有的投資與技術轉讓工作組更名為「APEC產業科技工作組」(ISTWG),中國的參與窗口為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後來中國陸續建立「APEC科技工業園區網路」,制定「走向21世紀的APEC科技產業合作議程」,設立「中國─APEC科技產業合作基金」,並舉辦「APEC技術展示暨交易會」等,為APEC科技合作做出許多實質性貢獻。
但ISTWG發展到2012年,為進一步推動APEC架構下的科技和創新合作,又更名為「APEC科技與創新政策夥伴合作機制」(PPSTI),並被納入APEC經濟暨技術合作資深官員指導委員會(SCE)下屬的工作組織之一,專門負責推展能力建構、創新環境和連結等工作。PPSTI設有主席、兩名副主席和首席參事,中國則擔任第一副主席,並擁有一定影響力。
APEC科技合作、創新驅動發展、十三五規劃、產學研協同、技術轉移、全球價值鏈、科技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智慧財產權、國際科技戰略 搜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