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建立搶進亞洲新興市場之灘頭堡——台灣商業服務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與挑戰
吳家豪 (2010/10/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10期》
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2009年我國服務業名目GDP占全經濟比重為68.66%,已與美、英、荷等以服務業為經濟主體的國家相似,顯示台灣經濟發展重心確有逐漸轉移至服務業趨勢。在諸多服務產業中,又以商業(批發及零售業、物流業、餐飲業)所占比重最大,達23.66%,說明台灣未來在產業轉型與升級過程中,絕不能小覷商業服務業對於推升台灣經濟成長之影響力。然而,畢竟台灣內需市場有限,無論如何發展商業服務業,拓展規模終有限度,因此,促進台灣商業服務業開拓海外市場之必要性便不言而喻,尤其是面對區域經濟如火如荼的開展,如何將其轉化成促進台灣商業服務業發展之動力,實為重要。
綜觀各國服務業發展趨勢,雖然台灣服務業整體水準相對不如先進國家,但仍優於東南亞、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國家。再者,就東協加三的經貿實力來看,2008年東協加三占世界人口的31.1%,占世界GDP總額的18.1%,其對外貿易總額占全球之20.6%。就台灣與東協加三的經貿關係狀況,2008年東協加三占台灣出口總額達64.2%,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達56.9%,占台灣對外投資總額更高達80.4%(林士傑,2009),顯見亞洲區域經濟的發展對台灣甚為重要。因此,如能將亞洲新興國家列為目標市場,充分掌握亞洲區域經濟之利基,咸信將能進一步擴大台灣商業服務業之發展規模。故本文將先說明亞洲新興市場的拓展潛力與機會,再論及台灣商業服務業如欲拓展海外市場所面臨的主要發展問題,進而構思因應之道,期以擴大台灣商業服務業的發展規模。
亞洲新興市場的崛起與發展機會
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國之間的經濟壁壘已逐漸消弭,不僅商品、服務、資金、人才、技術及資訊等生產要素能在國際間自由快速流動,亦加快區域經濟的整合與發展,帶動新興國家的經濟蓬勃,尤以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國家的快速崛起更是備受矚目。觀察全球經濟發展版圖已逐漸擴散到東亞地區,以致於如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盟等先進發展經濟體之GDP,占全球比重已逐年下降,反觀東亞地區的新興經濟體GDP,占全球比重則是逐年上升,呈現此消彼長現象,甚且東亞地區在GDP增量貢獻上,亦超越北美自由貿易區及歐盟(表1)。
表1 世界主要區域之GDP表現
再者,如以後金融海嘯時代各國的經濟表現而論(表2),根據環球透視機構(Global Insight)5月預測資料仍是以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力道較為顯著,其中尤以中國經濟成長之增幅更是引人側目,預計2009~2010年將分別成長8.7%、11%。至於美國、歐盟等先進經濟體則受困於勞動市場改善緩慢、債信問題等,影響到未來經濟成長力道。
表2 2004~2010年世界主要國家之經濟成長率
續以論述各國服務業比重結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曾指出,產業結構的改變是一國經濟發展必經過程,也是經濟持續成長不可或缺的條件。當國家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後,製造業比重會下降而轉移到服務業。觀察如美、日、英、荷等先進經濟體發展至今,已將經濟發展重心轉移至服務業部門,其服務業比重均超過70%以上;本來即以服務業為發展核心的香港、新加坡,更是高度仰賴其服務業所創造的附加價值(附圖)。
商業服務業、亞洲新興市場、國際化策略、服務貿易、知識財輸出、產業升級、策略聯盟、人才培育、區域經濟整合、跨境經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