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十九大」後中國大陸經濟情勢發展評析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十九大」後中國大陸經濟情勢發展評析

陳華昇  (2018/01/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1期》

中共於2017年10月中下旬舉行「第十九次全國代表會議」(即「十九大」),除確立「習核心」,並進行黨務高層人事改組,選出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及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等黨務新領導團隊。此後,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新領導階層,將引領未來五年中國大陸政經社會發展,因而習近平在「十九大」發表的政治報告當中,所涉兩岸、經濟、外交政策方向,均引起國際社會和各方媒體的高度關注。其中,在經濟政策方面,「十九大」標舉「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之總目標,並提出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六大政策,攸關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情勢;而2017年12月下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進一步在「十九大」經濟政策方向上,訂定具體執行作為,凡此均將影響中國大陸和亞太經濟情勢,而為我國應予關注的重要議題。

 

中共「十九大」的經濟建設自我評價與未來展望

「十九大」政治報告強調2012~2017年中國大陸面對其總體經濟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以及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之情勢,仍致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及「十三五」規劃,並自詡中國大陸在習近平任總書記第一任任期內,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經濟建設成就,包括: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速農業現代化、轉移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地區、推動「一帶一路」政策、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發展先進科學技術、強化區域規劃發展,以及健全開放型經濟體制等。過去五年間中國大陸在經濟發展方面確已取得相當成果,如今中國大陸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外貿易和外匯儲備均居於世界前茅,經濟成長之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國家中仍表現出色。

「十九大」政治報告更指出,中共推動經濟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更帶動其國家社會的整體發展,諸如人均所得提升,脫貧人口大幅增加,民眾生活得以改善,城鎮就業人口年增1,300萬,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社會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而中國大陸經濟實力提升,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能夠引導國際經濟組織和區域經濟整合的能力持續提升。因而,中共乃在「十九大」規劃三階段發展進程:從「十九大」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050年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目標是要中國大陸全面提升在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文明,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並使人民共同富裕且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

十九大供給側改革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國企改革債務風險創新經濟自由貿易區區域發展戰略大中華經濟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