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變.辨.辯】以台灣RD300大企業探討我國研發創新政策應有之思惟
徐佳豪 (2008/09/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9期》
RD300大的代表性
本文以上市、上櫃、興櫃以及公開發行未上市之所有一般產業企業為母體(合計1,512家廠商,不包含金融、金控與壽險業),針對這些業者在2007年的研發投入進行排序,挑出研發投入最大的前300家企業為分析對象,這300家企業是否足以代表、描繪我國企業部門的研發投入概況。針對此,吾人可以產出面與投入面的觀點進行分析。
先以產出面的生產總額來看,若以RD300大的營收淨額比上總體經濟統計之生產總額,其占製造業約七成、占全國約三成,且趨勢逐漸上升。若以投入面的研發金額來看,RD300大的研發費用占企業部門研發費用比例約九成七、占全國約六成五(這是一個高估的數據,因為國科會科學統計要覽的RD定義與企業財報不同),這個數據雖非百分之百精確,但這足以給我們一個基準,以全國研發投資最大的300家企業來檢視我國企業部門的研發投入概況確實有其代表性。
若進一步以300大的營業毛利比上總體經濟統計之生產毛額來看,則可發現其占製造業約四成五、占全國約一成強,過去三年的趨勢則為上下震盪。合併上述的投入與產出之數據,可得出一個簡單的觀察為,RD300大的研發投入很多,也創造出很大的營業收入,但是因為中間投入也不小,因此普遍有毛利與附加價值創造不足的現象產生(詳見表1)。
表1 RD300大代表性試算表
RD300大的結構變化
以2007年比之於2006年的資料,可以發現RD300大的研發投入占RD1000大的比例提升(約1.5%),顯示RD資源更往前集中,同時若觀察500~1,000大的占比也由7%提升到8.8%,顯示RD資源同時也往後集中,唯一下降的則是中間的300~500大。而進榜的門檻在前100、200、300與500大為提升,但進入前1000大的門檻則是下降(詳圖1、表2)。
圖1 2006、2007年RD1000大結構變化
表2 RD1000大進榜門檻
此外,若以產業別來看2007年RD300大的離開者與新進入者,可以發現其中增加最多的是電子業、光電業者,而減少最多的則為機電設備、石化、食品業者,後者可能與石油、大宗穀物等原物料的價格持續攀升,且2007年業者未透過漲價轉嫁到消費者,而自行吸收此一部分的成本,進而壓縮這些傳統產業業者的研發投入,因此離開RD300大之列(詳表3)。
表3 RD300大所屬產業結構變化
比較2006年與2007年RD300大的組成結構,發現不論是以家數計算或是以RD投入金額計算,ICT產業的占比都愈來愈高,在家數的部分成長了3.7%,在RD投入部分成長了3.3%,呈現資源更集中的現象(詳圖2)。
圖2 RD300大ICT產業集中度
若以經濟部工業統計中,最接近ICT產業這個概念的資訊電子產業來看的話,這樣的集中趨勢值得思量,雖然近幾年資訊電子產業的附加價值率(2007年,21.84%)表現仍優於製造業整體(2007年,20.53%),但卻呈現下滑的趨勢(2003年,25%;2007年21.84%)(詳表4)。
表4 製造業與資訊電子業附加價值率比較
且若進一步將資訊電子產業的附加價值進行拆解,可以發現這是一個愈來愈需要高度資本投入的產業(製造業,約22%;資訊電子業,約32%)。也就是說資訊電子業(類比ICT產業)需要投入的資源占其所創造的附加價值比例愈來愈高,侵蝕受僱人員報酬;以投資未來的角度看,願意投資是好事,但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且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似乎加大風險;而若以全體從業人員的觀點看,則因高漲的投資侵蝕受僱人員報酬,短期內分配不到經濟果實,國民所得停滯,感受不佳(詳表5)。
RD300大、研發投入、資訊電子業、傳產困境、研發強度、營收成長、政策支持、研發補助、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