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淺談日本科技政策推動與評價機制
周佩萱 (2012/02/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2期》
身處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對於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視與日俱增,尤其在全球經貿環境瞬息萬變之際,科技實力的消長影響國家整體競爭力甚巨。位居科技先進國家的日本,1980年代基於精湛的產業製造技術和企業管理名聞遐邇,然而步入1990年代之後,逐漸面臨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國內老年化社會加速來臨、全球性永續發展等課題的挑戰,外加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空前的經濟蕭條考驗席捲而來,也讓日本亟思科技相關體制的改革,希望藉由科技與創新能量增強,轉化成為協助產業結構轉型的利器,重振科技立國的宏願。我國行政院組織改造於2012年陸續啟動,相關科技政策部門的調整,將對國家整體研發創新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日本歷經科技體制改革,以及再造後科技政策形成、科技政策推展及評價實施的管理循環運作等經驗,應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本文試作一介紹以提供參考學
習。
日本科技體制變革
1990年代是日本社經發展上重要的轉變期,日本於1995年公布實施科學技術基本法,作為科技政策的根本大法。當時日本認為其基礎研究較歐美諸國落後,大學或研究機構之研究環境亦不易與歐美諸國競爭,加上日本年輕人有遠離科技職業之趨勢,因此設立科學技術基本法,並制定科學技術基本計畫。科學技術基本計畫每五年為一期,自1996~2000年為第一期,由「科學技術會議(CST,注1)」所研擬討論,以提升科技水準、人民福祉,與維持社經的永續發展為目標。
發展至2001年,日本為了產生及活用全球最高水準的研發成果,建立一個適切的研發環境,提升人才流動,使研發資源能發揮競爭性原則,並透過公平透明的考評體制提高有效性,因此進行科技體制的改革,改革內容包括:
(一)行政單位重新編組
日本中央各部會改組,由原本的一府(總理府)21省廳重新調整編組為一府(內閣府)12省廳。而科技行政體制在省廳重新編組後,原先的CST廢止,改成立了總合科學技術會議(CSTP)。
CSTP負責制定日本科技基本政策、掌握科技預算及人力資源之分配、實施科技考評機制、基本計畫的追蹤調查、因應首相諮詢等,其統籌位階有所提高。有關日本科技政策推動及預算運用之主要組織中(圖1),其中原文部省及科學技術廳予以合併,成立了文部科學省(MEXT,簡稱文部省),而原通商產業省則更改為經濟產業省(METI,簡稱經產省),且其他省廳會亦有些許整併或異動。
圖1 日本科技政策推動及預算運用之主要組織
(二)擴充競爭性資金
日本規劃於2001年起五年內將「競爭性資金」成長一倍,主要透過公開招標方式及考評體制,形成競爭性的研究環境。亦即各部會需提列明確的競爭性資金,要求研發課題需能反映科學基本計畫之目的,以及改革考評體制,以擴充年輕學者的研究資金,並確定研究人員的責任。
科技體制改革、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內閣府、競爭性資金、CSTP、文部科學省、NEDO、JST、JSPS、政策評價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