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機械業在區域整合下之動向與競爭情勢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機械業在區域整合下之動向與競爭情勢

陳盈秀  (2007/12/10)    《台經月刊第30卷第12期》

全球自由貿易與區域整合已形成一股風潮,影響所及已超越傳統關稅與非關稅的障礙,對區域市場外的非成員國而言,國際貿易及投資的便捷化與經濟技術合作等經貿議題,將使其產品或服務進入市場的成本提高,削減其競爭力,並改變區域間各國的貿易條件、貿易型態,以及產業價值鏈的分布。在展開新型態的區域整合模式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國際貿易活動,且與亞洲國家貿易日趨緊密的台灣,現階段卻受到國際政治力的影響,難以於雙邊或區域經貿協定上有所突破。為進一步了解區域整合活動對台灣產業的衝擊,本文就我國機械業在區域整合活動下的產業動向及競爭情勢進行探討,並提出初步的結論與建議。

 

我國機械產業之定義與特性

機械工業所包含之範圍通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機械工業包括一般機械、電氣機械、運輸工具、精密器械和金屬製品等五大類;狹義的機械業則係指各產業直接用於生產之機械設備及輔助設備,範圍包括:金屬加工機械、產業機械、專用生產機械、電子生產機械、電子生產設備、通用機械、輸送與自動化設備、金屬模具及其他機械與零組件等。本文乃採用的狹義的機械工業作為分析焦點。

我國的機械產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體95%的業者所僱用的員工人數100人以下,平均員工人數則大多不20人。從營業收入來看90%的業者年營業收入在新台5,000萬以下,顯示廠商數與規模不成比例。而由於中小企業在人力、財力、物力及技術突破受限下,業者大多以組裝為主,而從上游零組件至整機製造全部投入之廠商甚少,顯示產業內之分工精細。此外,國內機械產業憑著長期累積的專業製造技術,再加上綿密完整的協力網路,確實掌握到國際分工的利基,而由於協力廠商網路的專業深化,亦為該產業帶來成本的優勢。
 

我國機械業的產業動向與競爭情勢

(一)產業動向

在我國機械業之產業動向部分,以下將分別從國內外市場及對外投資現況等幾個面向進行探討:

1. 國內市場需求

我國機械業在經2001~2003年之上下震盪後,2004年趨於穩定成長,產值達7,398億台幣,2003年成48.2%。雖然2005年因為投資減緩而需求降低,2005~2006年之國內需求仍維持7,000億台幣以上。而伴隨著國內需求的增加,我國對進口機械設備之依存度也不斷提高,199976.1%2006年已提高至82.2%。由此趨勢也可以看出我國機械業生產以外銷市場為主(圖1)。 

機械產業區域經濟整合東協加三出口競爭力產業研發聯盟工具機塑膠機械半導體設備中國市場產業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