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舉足輕重的角色扮演——分析台北市觀光發展之未來趨勢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舉足輕重的角色扮演——分析台北市觀光發展之未來趨勢

劉瑋婷  (2009/08/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8期》

近年外國人來台觀光人口與日劇增,依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顯示2007年來台旅客累3716,063人次,全年以「觀光」為目的之旅客數1648,507人次,相2006年成3.38%,顯見我國觀光產業逐年成長。另依據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95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受訪者中76.52%其住宿旅館所在縣市為台北市,遠高於2名的高(11.69%),由此可見台北市在台灣觀光產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重要旅遊目的地

觀光產業提供的是無形的服務,而且具有不限特定地域發展與勞力密集特性。台灣的觀光消費市場可概分為來台觀光及國內旅遊二類。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與民間單位以推展地方特色美食、設計主題活動等方式行銷地方產業,成績不俗,有效降低區域間的貧富差距之餘,兼收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之效。另一項台灣旅遊產業數字現況2005年的觀光總體收3,561億元,接近農業產值的兩倍,來台旅客337.8萬人次。觀2009年的既定計畫為「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此項計畫推廣預計可為觀光總體收入進4,483億元,估算來台旅客可520萬人次。

在全球化的風潮下與台灣加WTO後,經濟全球化、政治全球化與科技全球化在互動、連結與互相依賴的層面上密集化,地方觀光仍面臨更大的挑戰。全球化是一種包含政經結構、人文社會及環境變遷的複雜概念,且全球化也意指這種變化的結果。而地方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需想方設法以求立足,因此發展地方特色,顯得相當重要。


台北市之現況概述

(一)台北市之地理特徵與觀光機能

台北市位於台灣島北部,包含台北盆地東北半部及鄰近的丘陵區。四周與台北縣境接壤,北、東兩面以丘陵地區及基隆河谷,鄰接淡水、三芝、金山、萬里、汐止、石碇、深坑等鄉鎮市;西、南兩面,以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景美溪等界臨新店、中和、永和、板橋、三重及蘆洲、五股。市界最北達竹子火山南側小峰,為北投與三芝、金山兩鄉交界;東端是南港與汐止、石碇兩地的交界,南端為文山與新店的分界,極西為北投與五股相對的關渡隘口。全市南北最長約27公里,東西最寬約18公里,市界周圍全長216公里,面271.7997平方公里,為全島面積最大的都市。

台北市擁有全國最具優勢的觀光資源,並以「打造觀光新天堂」為目標,未來台北市觀光發展的九大機花樣台北、景觀台北、親山台北、親水台北、文化台北、美食台北、不夜台北、購物台北、國際台北,期能塑造多樣化且豐富的城市風貌。

(二)台北市之多元文化特色

多元文化兼容並蓄是台北文化發展的特徵。來自中國大陸各地人士移民及與原住民融合的演進,以及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台北成為中華文化融合與發揚精華所在。明清時期台灣文化以漢族之閩、客及原住民文化為主流;日據時期,日本文化強勢融入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大陸各地人士移居寶島,台灣成為中華文化大熔爐,據以台北為其核心。

另居地利之便,台灣為國際地理交通輻輳之地,東洋西洋之風於此交融,揉合各文化特質,台北發展出迥異於傳統大陸式中華文化之內涵。近年來,台北側重於多元及相對弱勢文化的發揚,客、閩、原住民、外國移民不同背景之文化內涵受到積極的保護與尊重,族群融合成為人民之共識,不同文化特徵所發展出來的活動,也和民眾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另外,台北市擁有全國最具優勢的觀光資源,文化設施如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台北市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等多元的文化設施,與精采多樣化的藝文活動。

觀光產業城市行銷生態旅遊商圈再造會展經濟永續發展人才培育台北市政府旅遊市場觀光資源整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