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論壇】中小企業智財融資資金取得機制分析
范慧宜 (2006/04/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4期》
中小企業籌措資金來源
企業資金的來源可分為內部資金與外部資金,內部資金主要包括企業盈餘及提存的各項準備金,金額的多寡主要取決於企業的經營狀況。至於外部資金,除了私人借貸與商業信用外,主要是向銀行借款以及在金融市場發行各種證券。傳統上由於中小企業籌資的管道相當有限,因此更加重中小企業對金融機構的仰賴。以製造業營運或投資所需資金來源為例,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有七成左右來自本國銀行借貸。近年來國內金融與資本市場發達,企業資金來源多樣化,雖有助於增加中小企業資金取得的管道,然透過銀行貸款的間接金融工具仍是目前中小企業資金取得的主要管道。目前國內企業取得資金管道可分為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二種,如圖1所示。
圖1 我國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一覽
由圖1可知,間接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尤其是金融機構,一般而言,企業可透過下列幾種籌措來源取得資金:票券金融公司、銀行融資、興櫃及上櫃、發行公司債(含可轉換公司債)、租賃公司、引進創投參與投資。
中小企業籌措資金面臨之困難點
中小企業由於規模經濟小,自有資金不足,長期以來,資金籌措能力薄弱及其管道欠缺,誠為中小企業在經營上所面臨之最大問題,其原因如下:財務報表欠缺詳實,內部資訊不透明、過度仰賴金融機構、資金運用方面的弱勢、對市場缺乏研究、盲目擴張,致使資金加倍缺乏、資訊掌握不足,籌措資金管道較少、會計報表不實與會計制度不健全、金融機構借貸審核嚴格及借貸利率水準偏高、中小企業利用地下金融的隱憂。根據2004年經濟部「製造業國內投資實況調查報告」資料顯示,中型企業以金融機構審查嚴格及未能提供足夠的擔保品二項原因為多,小型企業則以金融機構審查嚴格及借貸利率水準太高為取得資金困難之前二大原因。
表1 資金取得困難點(複選)
國內中小企業融資之保證體系
國內主要是以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對符合政府專案要求的申請者提供政策性融資信用擔保,分擔銀行風險,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資金進行智財的事業化。其擔保的方式分為:(1)信保基金先行審查的直接保證;(2)透過金融機構先行審查的間接保證兩種。
智慧財產融資、中小企業融資、信用保證基金、智財價值評估、智財交易市場、技術信用保證、貸款信託模式、風險分攤機制、智財融資平台、知識經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