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分眾化市場——聲音經濟的進化
林韋葳 (2023/06/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6期》
現代生活的多工處理模式,合宜聲音內容的發展,而媒體方式改變和社群興起,造就大量創作聲音內容的機會。鑒於聲音經濟已形成跨內容產業,可廣泛應用於媒體行銷、社群經營、知識傳播、平台服務等,因此聲音內容可藉由廣告、業配和贊助、商品販售,及付費訂閱和租賃等管道來實現商業模式,惟現前能真正透過上述方式變現的內容和頻道仍屬鳳毛麟角,如何提供數據分析讓廣告主有更多信心的投入,並催動經濟循環,為各界可努力突破的施力點。
人有聆聽內容的需求並不是新鮮事,聲音內容的產製也不是新玩意,但隨著媒體環境快速變化,新時代的閱聽消費行為已明顯轉變,Podcast與有聲內容(Spoken Word Audio)的運用成為新潮流,聲音經濟的崛起,也帶動內容形式在文字、圖片、影像與聲音之間的關係發生變化,市場出現不同的應用模式與中介角色,對文化內容的產業活動和生態圈造成影響。本文概述相關現象和應用模式,試圖跳脫既有產業框架,從不同角度重新詮釋聲音內容產業鏈,盼各界在看待聲音經濟時能有更多想像。
觀察聲音內容類型與作品形式的新嘗試、跨媒介轉譯與IP運用,其多元變化的能力,由「人」自行製播的內容,形成去中介化與再中介化,反應出知識傳播轉型連結廣義的閱聽學習,亦延展內容產業的範圍。
從消費市場需求變化看見聲音市場的興起
長期以來,內容產業的市場競爭多著重於以視覺為主的內容類型,屬於聲音內容傳播的聽眾市場通常聚焦在音樂產業的發展,口語傳播、口述型有聲內容和聲音資訊服務雖不曾間斷,但市場關注度和相關產業資源的著墨較少。然而近年在國際間,聲音內容市場前所未見的蓬勃發展,其背後之重要關鍵因素非單一所促成,尤其包含:科技技術、消費者、創作者、廣告商。
科技技術是首要關鍵推手,所指涉範圍廣泛可包含智慧語音相關新興技術、無處不在的行動裝置、不斷強化的網路服務等軟硬體技術,增加了聲音內容的可接收性;消費者的生活改變也是一大主因,在資訊爆炸的情境下,現代人的生活傾向多工處理大量資訊,聲音內容正是最適合多工處理的媒體形式;媒體傳播的方式改變和社群媒體的興起,造就大量創作聲音內容的機會,新型態的聲音內容和更高品質的聲音內容因而誕生;廣告商則把握搶奪消費者注意力的機會,相較過去更願意透過聲音廣告製作形象廣告,在網路串流的媒體環境中,也是聲音內容變現之商業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環。
聲音經濟、Podcast、數位轉型、內容產業、廣播創新、數據分析、商業模式、粉絲經濟、文化創意、聲音內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