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台星ASTEP對我國中小企業服務貿易發展之影響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台星ASTEP對我國中小企業服務貿易發展之影響

連科雄  (2014/02/1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2期》

經貿自由化之經濟動機與預期效益

就國際經濟理論而言,自由貿易有助於雙邊產業互通有無,可提高家計單位消費能力,進而使國民福利提升。各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整合主要基於以下的效益:

1.貿易面:可擴大原有貿易項目之規模,發揮貿易創造效果;貿易成本下降亦可使與其他國家之貿易轉為與對手國進行貿易,存在貿易轉向效果。

2.投資面:貿易規模帶動產出擴增而使企業增加投資,存在投資創造效果;兩國市場商機提升可吸引第三國轉向此兩國進行投資,存在投資轉向效果。

3.產業面:可發揮技術面的比較利益以及要素稟賦面的優勢,透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效果使得勞動及資本的報酬上升;透Rybczynski Theorem效果,中間財供給增加將使得本國出口財進一步擴張。

為掌握經貿自由化之利益、個別產業之產業鏈特性,以及其開放細節將會影響市場開放的實質效益,以下分別由台星雙邊之服務業發展與開放承諾加以分析。

 

台灣與新加坡之服務業發展分析

分析台灣與新加坡的產業結構,整體而言(12),雙邊的製造業及服務業GDP之比重皆近似,台灣24.28%65.91%,新加坡則25.14%64.32%。就個別服務業所占比重而言,兩國則有所不同。雖然批發零售業皆占有相當比重,但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貿易口岸與金融中心,運輸倉儲業及金融保險業之比重遠高於我國,其運輸倉儲業之比重7.26%,是台灣2.4倍;金融保險業之比重11.14%,是台灣1.6倍。至於資訊與通訊服務業,雖然為台灣的重點發展產業,但雙邊GDP的比重皆為近似3.5%。另一方面,就成長趨勢而言,台灣近年成長之業別主要以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為主,分別17.88%成長18.83%以及1.91%成長2.23%;金融保險則是7.28%6.52%。至於新加坡,批發零售與運輸倉儲呈現比重下跌的趨勢,分別17.69%15.97%9.04%7.26%;金融保險則10.60%成長11.14%

 

1  台灣之服務業發展結構
 

因此整體而言2006~2012年台星雙邊之服務業結構在主要業別上呈現反向發展趨勢,台灣之批發零售與住宿餐飲GDP比重持續成長,金融保險則是下跌;新加坡則相反,突顯出雙邊在不同服務業別的生產力變化。

 

2  新加坡之服務業發展結構
 

就台星雙邊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而言2012年全球服務輸出總值43,500億美元,其中運輸、旅行、其他商務服務各20.5%25.5%54.0%,個別國家則依其服務業之強項而在不同服務項目之比重有所差異。新加坡在運輸及旅行皆有良好之表現(3),運輸服務輸出425億美元,居全球第二,為台灣運輸服務輸100億美元4.25倍;其運輸服務輸入亦353億美元,居全球第六位,由新加坡運輸服務輸出與輸入之規模可看出其作為亞太地區主要轉運中心所創造的服務商機。就旅行服務而言,新加坡雖然僅531萬人口,僅為台灣1/4弱,但旅行服務之規模領先台灣,輸出193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九,輸入則是全球第七。就其他商務服務方面,新加坡之輸出金額502億美元,居全球第八,為台灣同項目輸271億美元1.85倍;其輸入亦601億美元,居全球第四位。

台星ASTEP自由貿易服務業開放中小企業跨境貿易企業管理國際競爭力法律會計廣告行銷市場准入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