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以淨零準備度評量協助中小企業淨零轉型——標竿英國商業銀行做法
劉翰璋.湯茹茵.巫承育 (2023/07/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7期》
觀察英國商業銀行發展淨零轉型之旅架構,除透過認知參與等衡量中小企業淨零能力的準備程度,另透過TJF評量展開全國性調查,依照各產業分布情形,區分碳靈活、碳自滿、碳調正與碳暴露四個中小企業關鍵的淨零角色群體。鑒於國際已開始倡議推動淨零/氣候準備度評量,我國在接軌既有做法與政策的部分,可持續觀察中小企業淨零碳排動機、意願與能力的程度、建立基線資料、強化金融生態系的覆蓋,共同推動中小企業實現淨零轉型的標的。
氣候行動失敗是當前全球面臨最首要的風險(注1),在跨國組織、各國政府與企業領袖開始積極投入淨零行動下,其中一個較容易被忽略的議題是「中小企業淨零排放」。然而,根據OECD的估算,在OECD的範圍為中,中小企業家數不僅占整體企業99%、附加價值59%與就業人口68%,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也占整體產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至少50%,與30~60%的電力使用。
所以要能有效地推動產業淨零轉型,就須系統性的協助中小企業對準淨零目標。根據波士頓諮詢(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與全球金融市場協會(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 GFMA)所發展的模型估算,欲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需要投資約100兆美元,而其中25~50兆美元需要投資在中小企業(注2)。
至於潛在的投資重點,2023年劍橋大學、企業社會責任協會(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SR)、全球商業氣候聯盟(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與中小企業氣候中心(SME Climate Hub,注3)四大組織發表了「中小企業淨零轉型金融創新報告」,對全球金融機構與大型企業提出協助中小企業淨零轉型的四大解決方案方向,分別為「知識基礎」、「技術基礎」、「行為基礎」與「銀行及中小企業產品與服務採購者的商業模式調整」。
針對知識基礎的首要解決方案便是依照市場的規模、行業與地理位置等條件,發展中小企業用的氣候準備度自我評量診斷工具,透過這樣的調查整合分析出中小企業展開淨零行動的意願與行動,以作為政府結合金融機構促進中小企業對於淨零的內部知識和行動,並提供適當校準的轉型資源。
本文的目的是在此基礎下,透過英國商業銀行(British Business Bank, BBB)的做法研析衡量中小企業淨零準備度的評量內涵,並探索潛在的應用方式,期能貢獻於國內協助中小企業淨零轉型的整體目標。
BBB從認知與參與、能力與知識、具體行動等三大構面,評估企業認識與淨零目標的優先性,並區分四個群體的淨零特徵,交叉比對不同面向的指標與資料,據以評估淨零準備度評量架構與分群,有助於制定針對性的政策與支援措施。
淨零轉型、中小企業、碳排放評量、綠色金融、生態系統、減碳目標、政策推動、氣候準備度、永續發展、供應鏈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