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及對經濟的影響
崔大滬(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 (2010/09/06) 《台經月刊第33卷第9期》
目前中國新興能源產業正處在關鍵的發展期,近期將正式出臺有關的詳細規劃。新能源產業的產業布局與發展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的緊迫性
近期據新浪財經網報導,中國經濟2010年第二季度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注1)。就發展模式而言,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能源瓶頸。首先是能源消費主要為煤炭,2009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重為70%,由此造成高度碳排放和汙染度;其次是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能源進口大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日趨提升。
中國經濟的發展及對能源的需求也引起了國際的廣泛關注,不久前,國際能源署資料顯示,中國在2009年消費了22.52億噸石油當量的能源,超過美國約4%,據此,中國被列為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國(注2)。對此,中國國家能源局認為其資料有誤,200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1億噸標準煤,約為21.7億噸油當量(注3)。儘管存在著資料爭議,但國際能源署的報告有其一定的警示意義。其實,中國早已認識到能源結構轉變的重要性,2009年9月,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同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中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雖然中國發展新興能源產業規劃還未正式出臺,但從已有的資訊分析,其具有以下重要特點(注4):
(一)與全球低碳經濟發展相吻合
綜觀世界經濟發展,歷來能源皆是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過度使用化石能源導致的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促使近年來世界各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它涉及諸多新能源產業部門,並將極大地改變人們傳統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中國發展新興能源產業是與當前全球低碳經濟的到來相吻合的。
(二)發展目標具體明確(注5)
新興能源產業規劃與「十二五」規劃相結合,產業發展目標具體明確。低碳化是能源發展的重要特徵,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相結合,將在未來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未來中國能源發展將主要朝著兩個目標進軍,一是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將有望達到11%,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則會從2009年的70%以上降低到63%左右,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二是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屆時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極大地減緩對煤炭需求的過度依賴,估計能使當年的二氧化硫排放減少約780萬噸,當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12億噸。
新興能源產業、能源結構轉型、智慧電網、光伏產業、核電發展、電池技術、產能布局、產業鏈整合、節能減碳、民營企業扶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