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陸域推向離岸 千架風機蓄勢待發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陸域推向離岸 千架風機蓄勢待發

歐嘉瑞  (2011/09/08)    《台經月刊第34卷第9期》

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統計資料顯示,2010年全球離岸風力發電新增裝置容量1,161.7MW,累計裝置容量達到3.1GW,即2010年總裝置容量相較於2009年(1,955.9MW)成長率高於59.4%,預計未來十年仍將大幅成長。政府為加速再生能源開發、打造綠色能源經濟,刻正規劃將風能開發由陸域逐步延伸至離岸,預計2030年前設置千架風力機,總裝置容量將達4,200MW,風能產業鏈產值可望達新台幣5,000億元以上。本文將簡要說明政府推動離岸風力發電目標與發展策略,以供外界進一步瞭解。


全球離岸風力發電發展趨勢

(一)降低離岸風力發電成本

離岸風場的成本結構與陸域型風場差異很大,風力機在陸域風場建造成本中約占70~75%,但在離岸風場建造成本僅占40~50%,其他約50%的成本,包括:基礎(foundation)建造、電網併聯、海底電纜等(表1)。根據2010年Windpower Monthly的估計,離岸型風場之平均建造成本約為300萬歐元∕MW,超過陸域型風場平均成本的兩倍,至於如何降低能源成本(COE)成為各國努力之方向。

為降低風力發電成本,需由風電設備、海事工程與法規制度同時解決,才能達成目標。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風力發電成本降低,40%來自研發(R&D)結果,其他60%主要源於市場需求與有效率的政策支持所致。

 

1  離岸風場成本結構

 

(二)單機容量朝5MW以上發展

相對於陸域風場,海上風場具有較強風力與較少亂流,相同的風力機在海上能擷取更多風能,單機容量的提升可相對降低風場總投資成本以及發電成本。現階段全球廠商皆以大型化離岸風力機為研發方向,目前市場上有超過50%的裝置容量為3MW級離岸風力機,5MW級仍為少數,預期2013年後成長趨於明顯,將逐漸取代3MW級成為市場主流(附圖)。

附圖  2009~2015年各規格離岸風力機發展趨勢

 

國際離岸風電推動經驗

相較陸域風電開發,離岸風電開發具「雙高」特性—風險高、成本高,因此世界主要國家推動離岸風力發電皆由示範性計畫開始,例如:德國建置Fino1~Fino3研究平台,由政府出資進行海流、波浪、測風、生態、併網及控制等議題研究,並建立首座離岸示範風場—Alpha Ventus;英國則是採取三階段投入離岸風場開發,2020年規劃總建置量將超過47GW,並占英國用電25%以上,首要推出示範計畫—Beatrice,設置兩座離岸5MW遠離陸地的深水風力發電場(表2)。

離岸風電再生能源風力機示範區塊開發能源轉型產業鏈發展低碳經濟風場建置技術研發躉購電價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