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農業發展現況與趨勢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農業發展現況與趨勢

孫林(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2010/03/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3期》

中國農業發展現況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農業大國,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來,尤其是改革開30年來,大陸農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首先是農產品產量迅速增長,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22%左右的人口1949年中國的糧食產量11,318萬噸,人均208.9公斤1978年糧食產量突3億噸,達3477萬噸,人均316.6公斤1984年糧食產量突4億噸,達4731萬噸,人均390.3公斤1978~1984年間,中國棉花產量增2倍,肉類增0.51984年曾在全國範圍內出現「賣糧難」、「賣棉難」、「賣豬難」等一系列農產品「賣難」問題1984年以後,政府採取了一些調控政策,農業生產的增長速度有所趨緩,但增長勢頭仍然強勁。根據2010121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資料2009年中國農業生產繼續穩定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達53,082萬噸,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0.4%,連續六年增產,並首次實現連續三年突5億噸(1);肉類產量保持穩定增長,全年豬牛羊禽肉產7,509萬噸,增5.0%

其次是農產品種類多樣化,農產品品質不斷改善。僅就大田種植業而言,中國生產的農產品包括稻、麥、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玉米、大豆、綠豆、甘蔗、西瓜等可20~30種類之多,基本上能夠滿足民眾對農產品「多樣化」的需求。農業生產上種植的優質品種日益增多,主要作物如稻、麥、棉、玉米、大豆等的優質品率達80~90%,有的地區水稻優質品率達95%以上。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的種類、產量均有較大增加。

 

中國農業成長制約因素

中國大陸農業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同時付出了資源、生態與環境方面的代價。從總體上看,現階段中國大陸農業還十分脆弱,農業生產條件還比較落後,現代化水準還很低,農業發展中存在著一些不利的制約因素。

1.農業自然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條件差

農業發展所依賴的農業資源總量雖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並且隨著人口的增長以及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日益減少,前景堪憂。根據全國土地利用變更調查1996~200812年間,中國大陸耕地面積19.51億畝減少18.26億畝,共減1.25億畝,同期人均耕地1.54畝下降1.37畝,已不足世界平均水準40%,而且中國耕地總體品質不高,中低產田60%以上(2)。人均占有水資源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1/4,而且分布很不均勻;人均森林面積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1/6;不少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耕地退化與生態環境惡化,上述狀況嚴重地制約農業的發展。

現代農業糧食安全農村城鎮化產業升級農業科技農戶規模經營農業資源糧食產量生態退化農民所得差距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