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數位經濟下的創新擴散——以共享經濟模式為例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數位經濟下的創新擴散——以共享經濟模式為例

詹佳融  (2016/07/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7期》

   九年代網際網路興起後IC、通訊、網路等資訊通信技術的大幅進步推動了數位革命,使傳統的經濟模式產生巨變;數位經濟是指人類生產與交易活動的高度數位化及網路化,而數位經濟成為全球目前的顯學,可將時間回溯1990年代美國經濟的榮景國內生產毛額持續的成長,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亦屢創新低,相較於此時之前,日本及東南亞國家經濟的快速成長,卻在幾十年間被美國高成長的經濟超越;美國經濟發展的再度崛起,引起了世界廣泛的討論與研究,一般認為美國憑藉著資訊通訊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的快速發展,是此一現象的關鍵驅動力量,因此,多數專家學者稱美國九年代的經濟成長為「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

   經濟學家Don Tapscott (1996)認為網路的特性在於用戶愈多力量就愈大,利益也愈大;當越過某一門檻後,其報酬即可隨每個單位的投入而不斷增高(1)。「報酬遞增法則(Law of Increasing Returns)成為數位經濟時代一個普遍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網路外部性。

 

1  數位經濟報酬遞增法則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定義,數位經濟的範疇主要包含電子商務(e-Commerce)、資訊科技製造產(IT-Producing)與資訊科技高度應用產(IT-Using)。由於數位經濟本身涵蓋的範圍甚廣,舉凡目前所有的商業及科學都會運用資訊科技作為發展工具,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的對象著重於流通、金融、生產等經濟主體的領域,也就是以電子商務為主之新經濟型態的創新擴散探討。

 

創新擴散理論

   透過創新活動,企業才能與競爭對手創造差異性,築起市場進入的門檻,換言之,企業如果不強化創新研發的能力,被取代的機率將大幅提升;創新不但對人類文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有助於提升企業整體的競爭力,賦予企業的是一種「價值提升」,透過價值提升保持其競爭能力。

   但新事物的傳遞卻容易遭保守心態及害怕改變的思維阻礙推行,不同的創新產品有其不同的產品屬性,其擴散速度以及市場潛量也各不相同,因而影響到新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及使用率。創新擴散理論係由羅吉斯(Everett M. Rogers)1962年所提出,是將一個創新的事物傳遞出去的過程,這個過程需透過某種溝通管道,在某個社會系統下,並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

數位經濟創新擴散共享經濟Airbnb網路外部性數據分析平台經濟消費者信任創新商業模式數位行銷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