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產業政策效益不間斷,廠商研發與生產力再升級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產業政策效益不間斷,廠商研發與生產力再升級

李長泰  (2023/02/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2期》

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逐漸改變,各國紛紛推出新產業政策。在當前全球COVID-19在5G、AI、大數據等科技應用不斷推陳出新,推動產業智慧化以及數位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亦持續深耕資通訊技術研發並建構完整半導體產業鏈,同時以資通訊科技能量為根基,引導智慧化技術價值擴散至各個產業,建立具競爭優勢及韌性的產業供應體系。

 

我國屬小型開放經濟體,經濟成長動能長期仰賴貿易,2021年全球及台灣經濟受到最大變數COVID-19影響,原本在2020年年初達成自2018年起的美中貿易戰以來第一階段協議,政治不確定性降低應有利於經濟表現,不料1月中旬COVID-19先於中國爆發,導致全球經濟受到COVID-19及各國政府封鎖政策嚴重衝擊。台灣在疫情期間由於防疫措施奏效,經濟受影響程度遠低於其他國家,另受益於疫情帶來的工作型態改變,資通信產品帶動出口,且全球供應鏈重整帶動企業對台投資,消費也受股市上揚的財富效果及政策帶動,內需表現穩定。

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區域經濟整合趨勢逐漸改變,以及各國紛紛推出新產業政策的情況之下,過去先進國家掌握設計、研發,並作為主要的終端消費,而中國與新興國家負責商品加工製造的國際分工模式,已逐漸出現變化。台灣身為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系,並作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要參與者,在當前全球5G、AI、大數據等科技應用不斷推陳出新,推動產業智慧化以及數位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龐大的資通訊與半導體需求,我國應持續深耕資通訊技術研發並建構完整半導體產業鏈,維持台灣國際領先地位,同時以資通訊科技能量為根基,引導智慧化技術價值擴散至各個產業,包括導入智慧科技手段,優化商業服務業及製造業的服務與管理能量,建立具競爭優勢及韌性的產業供應體系。

除此之外,我國以零組件與生產設備代工及出口為主之產業發展模式,雖有助我國企業得於全球高科技產品價值鏈占有一席之地,惟於全球化趨勢下,加上國內企業專業化分工導致產業價值鏈愈趨縮減;除非產業供應鏈得上下游效率化整合,抑或透過服務化模式跨域延伸價值鏈,否則此種競爭模式易被取代。而於新興數位經濟情勢發展上,則關注於結合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數據(Big Data)、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等新技術之研發與應用,藉由數位化、智慧化新科技應用,將帶來製造業與服務業價值鏈更深化及跨域之整合契機。若我國產業未能掌握該整合趨勢,僅仰賴傳統代工模式之生產及出口,終將隨國際景氣變動而震盪起伏,而無法長久作為我國產業持續升級與發展之可靠憑藉。

 

我國研發經費占GDP比重與先進國家差距持續縮小,研發投資比重已超越美、德、日等科技先進國家。進一步觀察2011~2020年長期變動情形,以皮革、毛皮及其製品業、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之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上升最明顯。

產業政策研發投資產業升級數位轉型供應鏈韌性半導體產業創新政策製造業成長科技應用智慧製造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