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我國製造業數位轉型的挑戰與政策精進建議
王偉鴻、李永正、劉翰璋 (2019/10/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0期》
台灣製造業者長期以來被視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全球消費電子及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的市場領先者,許多製造業也以優質製造的定位受到許多國際大廠和品牌商的青睞。在數位轉型大趨勢及中美貿易戰持續的氛圍下,推動製造業數位轉型已是我國必然的進行方向,轉型的進展預期將與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的競爭地位,以及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動能有莫大的關聯。
數位轉型的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鴻溝
台灣製造業,長期落在先進國與後進發展國家之間,可以想見若先進國家轉型速度加快,將拉開與台灣的距離,若部分後進國家加速數位轉型,將會威脅到台灣製造業在國際產業供應鏈的地位,不論何者,台灣優質生產製造的定位都將面臨嚴峻挑戰。此時,該如何引導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並提出合適的政策治理,已成為我國決策者必須關注的關鍵任務。
綜合本專題各篇文章的分析,以及台灣經濟研究院團隊近年對國內外若干製造業調查與研究分析,發現各國製造業者(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展開數位轉型時都面臨共通的三項轉型挑戰,其依序是資訊不足、資源不足與整合能力不足,這三項挑戰通常是製造業者在展開數位轉型不同階段的關鍵缺口,這些缺口正需要政府提出對症下藥的政策解法,以協助製造業推動數位轉型。
1.資訊不足是阻礙各國製造業者在踏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首要障礙,例如業者(尤其是中小企業)常不清楚轉型的方向、缺乏數位轉型策略,以及不清楚自身數位化程度。這導致業者即使瞭解數位轉型對企業成長獲利的重要,也欠缺足夠的認知和動機願展開數位轉型而猶疑不定。
2.在資源不足方面,則有缺乏合適數位化的領導人才、數位技能人才、技術以及缺乏資金等障礙,導致不易發揮數位轉型的效益。
3.整合不足指的是缺乏整合的誘因與能力,這涉及到兩個層面:一是個別業者數位轉型時,缺乏內部整合的經驗與能力,另外則是政策及環境上,缺乏提供整合的誘因和能力,不易促使業者和多方利害關係人願意帶著各自資源進來生態系一同努力,不但無法形成產業數位化後的生態系,也不易發展出新的營運模式。
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數位生態系、轉型障礙、資訊不足、數位技能、轉型平台、支援服務、示範場域、數位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