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以機場航線布局高雄南向版圖
黃詩玶、簡佑丞、王貝心 (2019/01/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1期》
近年來,交通網絡已成為全球各城市重視的產業經濟動能來源之一,其中機場航線更扮演著關鍵角色。許多城市透過招攬航空公司至所屬城市之機場開拓新航點、新航線,將人潮引入城市,而這些觀光旅客、商業旅客的流動更間接促進了區域合作、人才與資源交流,帶動整體都市發展。
高雄為台灣唯一擁有海空雙港與三鐵(高鐵、台鐵、捷運)共構的城市,交通網絡與基礎建設完善,近年隨著「亞洲新灣區」的完工,高雄港區與附近都市用地相繼整合,讓高雄成為國際化的南台灣經貿中心和觀光城市據點。在高雄與國際深度接軌之際,交通網絡未來將逐漸成為推動高雄躍升國際大都會的主要基礎動能,更突顯了高雄國際門戶―高雄國際機場對於高雄連結國際的重要性。
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將高雄定位為新南向政策的基地,高雄國際機場在這股新南向浪潮下更成為新南向基地門戶。隨著政策的推行,人流將成為帶動新南向物流、金流的基礎,因此為使高雄與新南向國家在整體產業合作及人才交流領域更加緊密,暢通新南向人流將是高雄未來的著力點,而高雄國際機場將成為引入新南向人流的最佳媒介與後盾。高雄的新南向政策可以由機場航線的角度切入,針對高雄國際機場規劃促進高雄新南向國家人流的策略性計畫,透過航線與航班數量的提升,將新南向國家旅客引入高雄,帶動高雄整體新南向發展。
為瞭解高雄國際機場未來在新南向政策下的航線發展策略,本文將概述高雄國際機場發展現況,其次針對高雄新南向政策下的航班航線及旅客數量發展做分析,並提出幾項東南亞地區樞紐機場的發展成功案例作為參考,藉由現況分析與國際案例統整高雄國際機場現有資源以尋求機會,思考打造高雄國際機場成為亞洲地區與新南向國家樞紐機場的可能性,以及以機場航線布局高雄南向版圖的可行做法。
高雄國際機場發展現況
高雄國際機場為南台灣的主要聯外機場,目前為台灣第二大國際機場。2017年旅客量為647萬9,183旅客人次,位居全台第二,僅次於桃園國際機場。在容量的部分,國內航線與國際航廈容量合計達1,029萬人次(注1),同樣位居全台第二(表1)。
表1 2017年台灣三大國際機場旅客量與容量
高雄國際機場行政區屬高雄市小港區,因緊鄰高雄市中心,為避免影響附近小港區山東里、青島里、濟南里及泰山里居民作息,多年來實施宵禁政策,每天凌晨12點到清晨6點半禁止飛機起降(注2)。
為提升航線航班的數量,高雄國際機場近年積極與中央政府合作,實施多項措施與計畫,詳述如下。
高雄國際機場、新南向政策、國際航線、交通樞紐、東南亞市場、機場規劃、航班發展、經貿連結、低成本航空、區域競爭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