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國際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與盡職調查之概述及借鏡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國際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與盡職調查之概述及借鏡

劉大溶、林曉琪  (2018/04/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4期》

依據Wind Europe之統計(圖1),近年來歐洲風力發電新增之裝置容量有相當高的比例皆採取專案融資(Project Finance)途徑籌集開發資金。自2010~2016年,歐洲陸域風電採用專案融資的比例皆不低於60%,離岸風電亦多半達到20%以上的比例,於2011~2015年,歐洲更有高達50%與45%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以專案融資方式進行,顯見專案融資已成為風力發電開發不可忽視的籌資途徑之一。

 

1 歐洲風力發電新設裝置容量採用專案融資之比例

 

取經國際經驗,善用專案融資

國內為推動綠能發展,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達20%的目標,行政院於2016年10月27日通過「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以「太陽光電兩年推動計畫」、「風力發電四年推動計畫」為先驅,其中,更已規劃2025年離岸風電的目標為3GW。而離岸風電不僅技術較為複雜,開發不易,所需投資金額亦相當龐大,若能順利導引民間資本進行投資,不僅可讓政府不必編列巨額預算進行公共投資,亦能借助民間部門的經營效率,達到高效率、節約政府預算又完成能源基礎設施之良效。

是故,國際上盛行的專案融資為國內當前不能忽略之重要投融資模式。由於傳統企業融資會使開發商的財務彈性受到不小限制,業者慮及其財務與風險之考量,對投資計畫頗多躊躇,因此依賴專案未來現金流作為還款來源的專案融資模式,便可有效促成業者籌資,推動國內離岸風電開發之進程。然而,國內此前採用專案融資的重大投資案並不多,對於專案融資的運作方式仍屬相對陌生。再者,就過去融資規模最大的台灣高鐵專案而論,其融資仍有賴政府承擔風險(訂有政府強制收購之機制)才得以順利促成(注1),民間部門並未真正承擔投資專案的風險,亦未能瞭解其內涵。為使離岸風電開發能真正運用到民間部門的經營效率與風險承擔能力,國內有取經國際專案融資的運作模式之必要,學習其如何控管與分擔專案風險,使投資專案順利進行且無需政府擔保。

而綜觀專案融資運作模式之成功,「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 DD)為不可或缺之重要環節。所謂盡職調查,即「專案計畫開始前的風險鑑定過程,審查專案所涉及的技術(technical)、法律(legal)、財務(financial)等面向,查明所有可能致使專案面臨失敗的因素,評估專案的可行性與借款人的狀況(注2)」。完善的盡職調查,不僅能使開發商順利取得貸款,亦能使金融界增加新的商機。

離岸風電專案融資盡職調查再生能源投資風險分攤融資機制第三方驗證綠能建設民間資本引導財務模型評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