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觀點】用「創新政策」引導「創新」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6/09/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9期》
2016年以來經濟情勢每況愈下,7月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再次下修全球經預測,這已經是2015年年底以來連續第五度下修經濟成長率。加上6月底英國公投由脫歐派獲勝,不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也對未來景氣走勢投下新的變數,整體國際情勢仍不見明朗。
理所當然,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也十分糟糕,2016年年初以來,國內主要預測機構及主計總處,接連下修經濟預測,一家比一家低,下半年公布的預測,各界有志一同認為2016年經濟成長保一困難,進入負成長的可能性不低,經濟低迷情況恐怕遠比各界所預期的嚴重許多。而且即使經濟走到了谷底,仍沒人敢保證接下來一定是大家所希望的V型或U型反轉,也很可能是復甦力道微弱的L型曲線。
除此之外,近年來全球貿易成長率節節下滑,WTO統計數據(附注)指出,過去30年全球貿易資料成長率通常是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兩倍。但過去幾年貿易量成長速度明顯下滑,2015年全球貿易總額僅增長2.8%,是連續第四年低於3%,與維持3%以上緩慢成長的全球經濟相比,感覺更為停滯。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也曾在記者會上,公開表達對於全球貿易前景的憂心,剔除物價影響後日本的實際出口自2015年之後停滯不前。而台灣情勢更嚴重,2015年出口金額為2,854億美元,比前年3,021億美元少了10%以上。
不幸的是,經濟情勢已經動盪不安,「黑天鵝」(Black Swan)還來攪局,「英國脫歐」意外成真,跌破許多專家眼鏡,對經濟的衝擊尚無法估計,更讓人不容忽視川普若當選美國總統、德意志銀行破產危機、油價動盪、獨角獸經營風險等不可預知的事件。
同時,隨著網際網路、行動科技、社群網路的快速發展,被稱之為「獨角獸」的新創公司,過去幾年如雨後春筍,突然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之中。據市場研究公司Spoke Intelligence和VB Profiles的報告(2016)顯示,雖然全球經濟疲軟為新創公司的募資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仍不斷湧現,特別是在科技領域。目前全球共有229家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這些公司估值總額達到了1.3兆美元,募資總額高達1,750億美元,其中有21家獨角獸公司的估值超過了100億美元,包括大名鼎鼎的Uber、小米、Airbnb等公司。
不只新創企業崛起,工業4.0、人工智慧、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等技術都已經成熟,開始應用於生產、銷售,並且衝擊企業經營、人民生活以及政府決策。
政策創新、制度改革、創業環境、群眾募資、經濟成長、創新驅動、科技發展、產業法規、長期政策研究、新創扶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