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離岸風場開發投資成本與發電成本分析
李文揚 (2015/12/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2期》
依據BVG研究報告,推估2025年歐洲的離岸風電投資成本,其中500MW採用4MW風機情境下,在離岸距離40公里水深25公尺下,每度電均化發電成本為新台幣4元;而離岸距離125公里水深35公尺,成本則為4.18元。
台灣海峽之風場,擁有全球最佳之風能資源,經濟部能源局已提出我國離岸風電短中長程發展目標,期望透過離岸風電開發帶動相關投資,並藉由推動海事維運在地化與關鍵零組件國產化,健全我國風電技術能量、提升國內風電產業的自給率。由於目前國內尚未有離岸風場除役相關案例,故未有除役成本資料,基於現有案例之架構下,估算離岸風力發電成本所需要素為風場投資成本、營運與維護成本與經營年限,而投資成本又包含規劃與開發成本、風機、周邊設備與安裝成本,故本文將以國外離岸風場投資成本參數與均化發電成本進行分析。
離岸風場經營可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設置階段、營運與維護階段以及除役階段。設置階段包含前期規劃開發與建造共約需十年,營運與維護階段通常約20年,至多25年,除役約需五年。設置成本包含風力機、周邊設備(基座、海纜、變電站)、安裝(基座安裝、海纜鋪設、風力機組裝、變電站、港口建設)與環境補償(漁業補償)成本。
國外離岸風場期初設置成本概況
(一)歐洲投資成本分析
歐洲離岸風場自1990年代即開始投入示範機組建置,有鑑於路上風電已趨飽和,自1989年丹麥開始往海上發展,並於1991年完成第一座離岸風力示範場之建置―Vindeby風場,其規模約為5MW;進而於1995年完成建置Tunø Knob示範風場,這兩座風場的投資成本相近,每MW約為新台幣71.21百萬元。緊接著荷蘭於1994年完成2MW Lely離岸風場專案,投資成本約54.77百萬元;1996年荷蘭開始朝向大規模風場發展,首座大規模離岸風場為Irene Vorrink離岸風場,裝置規模約17MW,投資成本每MW約43.73百萬元。英國首座離岸風場於2000年竣工靠近Blyth港口,裝置規模約為4MW,投資成本每MW約54.66~58.31百萬元。
2000年起全球離岸風場總裝置容量已達40MW以上且已開始運轉,2002年丹麥完成第一座位於北海Horns Rev大規模離岸風場,裝置容量共160MW,投資成本每MW約新台幣61.04百萬元。本研究分析歐洲早期離岸風場期初投資成本發現,2004年前已運轉之離岸風場,期初投資成本每kW約5~6.5萬元(表1);2005年後已運轉示範風場之投資成本每kW約7.3~12.8萬元;水深較深且離岸較遠之風場,投資成本相對較高(表2)。
離岸風電、均化發電成本、躉購費率、示範風場、期初設置成本、風場規模、水深影響、投資誘因、營運維護成本、前高後低制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