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推動服務業朝科技化與國際化發展之困難與突破策略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推動服務業朝科技化與國際化發展之困難與突破策略

錢思敏  (2013/04/08)    《台經月刊第36卷第4期》

服務業發展現況

一直以來服務業在我國GDP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0年占整GDP的比重達62.9%,然而,就服務GDP平均成長率來看2002~2011年間台灣服務業的實GDP平均成長率低3.2%,也比製造業7%低出許多。服務GDP的占比和成長率走弱,也顯示服務業發展動能不足,亦呈現其所面臨到的困境與阻礙。

服務業發展動能偏弱格局的來源,可以從服務業產值結構來分析,其中占比最高的國內家庭消費(47%),因為家戶的實質可支配所得每年-1%的衰退幅度2000~2010年間)降低,而導致每戶實質消費支出亦同步-0.4%的幅度衰退。此外,30%之國內企業中間需求的服務消費年平均成長率僅2.9%,且主要是投入在固定資本支出,而非投入在勞動報酬的部分,因此,對於服務業產值的貢獻度不多,勞動報酬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7~2001年平均47.35%2011年則降43%,雖然服務業就業人數增加許多,但是對GDP的貢獻度相對於製造業而言卻不高,也突顯服務業薪資普遍未有成長的現況。

服務輸出占服務業產15%,主要輸出的部分是在於三角貿(39%),其次是運(24%)、個人旅(17%)、專技服(8%)、金(3%),其他的服務輸出比重均很低。台灣整體的服務輸出總額(占全球1.1%,全球24位)相較於亞洲幾個重要國家,如日本(第六位)、新加坡(第八位)、香港(11位)和韓國(14位)都低許多。

由此看出,服務業發展所面臨到的除了是消費力道減弱外,還包括勞動報酬低落及服務出口貢獻度不高所致。再者,若是思考服務業欲提升附加價值必須以研發來帶動的方向下,則服務業的研發經費占服務GDP的比重不高,且研發投入主要是在於資訊服務(60%),可知,部分服務業研發也是相當不被重視。
 

因應服務業之發展不足缺口之政策

為了要解決目前服務GDP成長動能不足的議題,目前經濟部提出服務業整合化、科技化、國際化與特色化的推動方向,來一一回應目前服務業發展的現況。其中,以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中,計畫以三業四化來達到產業結構優化,並將服務業國際化與科技化納為重要施政措施,且定義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之重點推動產業為:

「服務業科技化:可運ICT等科技工具、提升服務之品質、降低服務成本,或可創造其他服務需求者。例如:應用科技將服務業之營運模式進行創新,以促進營運流程的改善,甚至促進新的業態或業種的產生,達到創新事業的效果,主要目的都是促進服務業增加經營利潤為目標。

『服務業國際化:具備國際競爭力、可達成服務業外銷之實績,且對台灣經濟有實質貢獻者』。例如:藉由服務業貿易的出口及提升服務業的經營管理能力,來達到服務業國際化之目的。」

由以上定義可知,服務業科技化是為了提升服務業研發能量不足,以及補足應用科技不足導致競爭力不足之缺口,而服務業國際化則是為了改善服務業產值結構,將具有競爭力的服務業推廣至國際,以增加對外的服務出口。

服務業國際化科技應用數位轉型產業標準化ICT導入跨境服務數位內容電子商務國際市場布局服務人才培育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