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景氣將率先復甦?
莊朝榮 (2009/06/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6期》
2009年第1季中國GDP表現優於預期
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2009年4月預測,全球經濟2009年將大幅萎縮1.3%,到2010年也只會緩慢復甦,且僅將成長1.9%。2009年美國、日本、歐元區經濟將分別萎縮2.8%、6.2%、4.2%,德國經濟有可能萎縮5%以上,英國經濟預計收縮3.5%,但中國仍可維持6.5%的成長。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成長率從第3季的9.9%大幅滑落至第4季的6.8%,2009年第1季再下滑至6.1%,下滑走勢似乎已呈現趨緩現象。與大多數先進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2009年第1季經濟陷入衰退的困境相比,中國顯然優異許多。從產業面來看,2009年第1季工業較上年同期僅成長5.3%,但服務業較上年同期成長7.4%。雖然2009年1~2月分工業僅成長3.8%,但3月分成長8.3%,表示工業生產成長有趨穩跡象,成長的動力則主要來自民間股份制企業7.7%的成長,以及西部地區11.8%的成長。
雖然中國第1季對外貿易大幅下降,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下降19.7%,進口下降30.9%,但進出口相抵,順差6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仍增加209億美元。由於2009年第1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成長8.6%,帶動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15.0%,扣除物價因素,實際成長15.9%,較上年同期加快3.6個百分點,比2008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
雖然在2009年第1季,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為2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6億美元,但在4兆人民幣的擴大內需政策帶動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則較上年同期成長28.8%,較上年同期加快4.2個百分點,主要是中部及西部地區的快速開發。從金融面來看,2009年3月底,廣義貨幣供應量(M2)較上年同期成長25.5%,較2008年底加快7.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則成長17.0%,2008年底加快8.0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第1季增加45,81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2,485億元。因此,中國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信貸成長加快,亦有利於投資活動的擴張。
2009年第2季全球經濟復甦露出曙光?
2009年4月11日在瑞士舉行的「十國集團」(GIO)央行總裁級會議,與會的各國央行首長都認為已見到經濟復甦的跡象。歐洲中央銀行總裁特里榭表示,全球經濟目前大約正處於景氣循環的轉折點。美國聯準會(Fed)最近亦指出,經濟持續收縮,不過收縮的步調顯然已減緩。同時,家庭支出已顯現趨穩跡象。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表示,最近從住房銷售、住宅開工量,以及包括新機動車銷售在內的消費者支出等資料中,我們看到了初步跡象,顯示經濟活動急劇減弱的趨勢可能正在放緩。前美國聯準會主席、目前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經濟顧問伏克爾亦表示,美國經濟已在觸底階段。由此看來,美國經濟衰退已經趨緩。
雖然美國、部分歐洲地區及其他地方的經濟有明顯復甦的跡象,明確地感覺到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可是系統內仍存在許多風險,且由於許多問題尚未解決。譬如依舊持續存在的失業、家庭財富縮水及信用緊絀的影響。經濟下滑的速度的確正在減慢,金融體系正在止穩,需求下降的速度也在放緩,但此次全球經濟衰退的顯著特徵就是不確定性,仍須謹慎加以因應。
中國經濟、金融危機、內需刺激、服務業、工業生產、出口萎縮、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增長、經濟刺激、結構改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