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共構共站行動通訊平台氫燃料電池緊急備援電力設置推動與案例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共構共站行動通訊平台氫燃料電池緊急備援電力設置推動與案例

林若蓁.洪資惠.黃韻靜.張文昇.黃建中  (2017/12/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2期》

由於我國位處於亞熱帶地區,在夏秋之際時常遭遇颱風侵襲,颱風所帶來的強風豪雨,在山區常常會出現土石流等災情,架設於山區間的高壓電塔與通訊設備亦常因土石流而受到損壞,加上山區電力設備搶修不易,一旦出現災情,位處山區及偏鄉的居民於斷電情況下,造成民眾生活的重大影響且救災不易,如何提供行動通訊平台之區域型長時間緊急備用電力,成為現階段之重要課題。

為強化我國行動通訊平台備用電力與行動通訊平台抗災強度,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分別於2014~2017年(第一階段)施行「高抗災通訊平台綠色備援電力」,針對公部門建置基地台緊急備用電力系統提供核定總工程經費之全額補助,通傳會另於2017年4月21日(第二階段)完成訂定「強化行動通訊基地台抗災電力備援補助作業要點」,將補助對象由公部門轉為電信業者,提供各電信業者(構)建置共構共站行動通訊平台基礎設施之核定總工程經費50%之補助,在經濟部能源局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支持與推動下,已將氫燃料電池納入地區環保之綠能緊急備援電力高抗災通訊平台補助項目。藉由持續推動行動通訊平台氫燃料電池抗災備援電力設置,以期發揮我國氫燃料電池產業之核心技術優勢與增進國際競爭力。
​​​​​​
氫燃料電池之特性

燃料電池具有清潔、安靜、無汙染、供電時間長且穩定之特性,當燃料供應預備足夠(一般使用氫氣、天然氣或甲醇),即可連續長時間運轉,其發電系統運轉時間取決於燃料的供應量。傳統的柴油引擎發電機亦可長時間運轉,然而其內部的發電引擎動力零組件遠比燃料電池多,發電時噪音且空氣汙染嚴重,且平時需更多人工維運才能確保災害發生時能穩當啟動(附表)。
 

   燃料電池系統與柴油發電機之特性比較

 

因此,若能使用氫燃料電池發電機作為行動通訊平台之緊急備援電力,將可幫助高災害潛勢區與偏遠地區取得更加穩定可靠、長時間運轉且更潔淨之電力來源,並可維持至少72小時黃金緊急救援時間之對外通訊網路。

氫燃料電池應用於緊急救災之優勢

近年台灣地區天然災害發生之頻率、規模與衝擊程度皆呈現持續上升之趨勢,舉凡:(1) 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千人死亡或失蹤、萬人受傷;(2)2009年台灣莫拉克颱風近千人死亡或失蹤;(3)2014年台灣高雄氣爆數十人死亡、近百人受傷,促使相關單位開始重視災害防救體系最基層之「社區」防救災能量。

偏遠地區之行動通訊平台於天災來臨時,易致電力中斷且需配合路況故不易搶修,若使用氫燃料電池作為偏鄉之緊急備援電力,平日之維運可透過遠端監控進行系統保養,不必耗費大量人力與費用前往現場維修,更可於市電中斷時立即啟動運轉,且可維持長時間之備援電力,於偏遠地區之抗災性及通訊安全應用具有絕對優勢。

氫燃料電池行動通訊平台緊急備援電力抗災電力偏遠地區能源轉型通訊穩定性政府補助綠能應用科技防災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