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Open RAN在美中科技競爭下的戰略定位與產業發展前景
鍾銘泰(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07/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8期》
在全球推動去中化與供應鏈多元化的潮流下,華為禁令促使各國電信業者尋求替代方案,Open RAN技術因而受到關注。Open RAN技術可促進設備互通、打破壟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國政府均提供政策與資金支持,推動其研發與應用。我國具備網通技術優勢,在政府支持下,包括設立OTIC實驗室、參與美國5G挑戰賽等,積極接軌國際。未來宜持續強化國際合作、研發投入與試驗場域建構,鞏固我國於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隨著通訊技術快速演進,5G技術不僅帶來更高速的網路,亦是產業發展與數位轉型的重要基礎,其相關技術更成為國際戰略地位重要的一環。國際電信設備市場上,華為、Ericsson與Nokia占全球市場近六成,華為因作為中國三大電信業者(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主要供應商,其市占率高達31%,巨幅領先競爭對手Nokia (14%)、Ericsson (13%)兩者總和。
隨著中國崛起,美中競爭態勢逐步白熱化,不論在國際外交、經濟貿易、先進科技等領域,相繼成為美中競賽舞台。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中國多項商品加徵進口關稅,中國隨之祭出關稅反制,點燃美中貿易戰火。同年4月,美國針對中興通訊祭出商品禁令,以之作為美中貿易戰之談判籌碼,揭起美國對中國5G通訊技術與商品管制的開端。
為爭奪全球5G通訊技術與產業話語權,且憂慮中國電信設備存在潛在的國家安全疑慮、供應鏈過度集中等風險,是導致國際社會希望去中化的重要起因。繼美國於2018年對中國公司如華為、中興通訊生產的電信設備祭出禁令後,與美國同盟的歐洲、英國、日本、澳洲等國,隨後也相繼採取限制措施,國際上形成圍堵華為之勢。
這些政策不僅影響全球5G部署進程,也促使各國尋求新的替代技術,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Open RAN)技術躍然而起。2018年由行動網路業者、設備供應商及學研單位等機構組成O-RAN聯盟(O-RAN Alliance),獲得AT&T、中國移動、Deutsche Telekom、NTT Docomo和Orange等業者支持。近年Open RAN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全球生態系日益擴大。根據GSMA Intelligence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有18家電信業者部署Open RAN,超過80家業者表示有興趣或宣布計劃部署該解決方案。Dell'Oro亦指出,2019~2022年為Open RAN發展初升階段,投資規模急遽增加。惟隨著美國與日本5G發展放緩,2024年的Open RAN收入低於預期,暴跌30%。整體而言,Open RAN長期趨勢仍舊,預估至2028年Open RAN將占整個RAN市場的25%以上。
去中化, 華為禁令, 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 Open RAN, 供應鏈多元化, O-RAN聯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