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台灣長照需要新思維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台灣長照需要新思維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6/08/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8期》

台灣的人口結構正在加速老化,國發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150年)」報告預測206165以上老年人口數將增加20142.6,占總人口比率亦將201412%增加206141.0%;其80歲以上人口占老年人口之比率,也將201425.1%,大幅上升206143.2%,台灣超高齡社會的時代來了。

同時,該報告也指出,因為台灣出生率不斷降低,最快2019年就會出現人口零成長2020年人口將會變成負成長;現在每百位工作年齡人口所需負擔之總依賴人口35人,而2061年時,每百位工作人口就得負99人,幾乎一個工作人口就得負擔一位老人,負擔十分沉重 

為此,行政院已成立跨部會的長照推動小組,並由政務委員林萬億擔任召集人,將集合資源全力推動「長照十2.0」政策,協助地方政府建立一個社區化、普及化且平價的長照體系,讓所有老人家都可以在自己熟悉、安心的社區在地安養、在地老化。

但最關鍵的財源從哪來?迄今仍是無解。行政院日前提出調高遺贈稅與營業稅之稅率來支應長照支出,但引發各界爭議。

營業稅5%調高5.5%,雖可每年穩定增加新台260300億元稅收,但若再加上《國民年金法》已訂案的增1%作為國民年金財源,總計提高1.5%5%一口氣上修6.5%,幅度並不小,且幾乎所有東西都會受到影響,通膨上漲,最終受害的是窮人、低薪族和經濟弱勢者。

而遺產贈與稅本來就是機會稅,稅收不穩定,且還有一半要分給地方政府,能否補足長照資金缺口,難以估算。

對比過去全民健保推動的慘痛經驗,正在籌建階段的「長照」不應走舊路。財務方面不宜落入「自付額偏低造成大家拚命享受健保的壞習慣」;同時目標上,應該以「預防失能」為主,「照顧治療」為輔,推動「不需長期照顧的長照」,進一步說明如下。

在財務制度方面,將經濟學誘因觀念納入的新加坡醫療儲蓄帳(Medical Savings Account, MSA)制度值得借鏡。

MSA的儲蓄是強制儲蓄,類似台灣的全民健保費用,該帳戶儲蓄除了可以用於支付個人的醫療費用,亦允許親屬之間挪用,以供不時之需,且在逝世後可視為遺產轉給受益人。

第二,在新加坡看病的醫療費用可以拆為三個部分:自費款項MSA的儲蓄、政府的補貼,其MSA儲蓄與自費款概念上都是民眾自掏腰包,因此在「使用者付費」的情況下,可有效遏止醫療資源浪費,並培養個人對於健康的積極態度。

長照2.0人口老化財務永續醫療儲蓄帳戶使用者付費預防失能芬蘭模式社區照護長期照顧政策社會保險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