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台經永續學院電子報】第8期

台經院  (2024/04/11)    《台經院》

趨勢分析
資料戰略之路(一):資料驅動商業模式的轉變
這種重視資料作為核心資源的觀念,反映了我們生活在一個由資料驅動的世界。資料的有效使用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還可以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品質,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解決社會面臨的各種挑戰,如健康、教育和氣候變化等。然而,這同時也帶來了對個人隱私保護和資料安全的挑戰,這需要通過全球合作和制定明確的政策和規範來應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資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如何平衡利用資料的潛力與保護個人隱私將是我們面臨的關鍵問題。【全文詳閱】

焦點新聞分享
Fed今年不降息,投資應要居高思危

美國近期的經濟情勢遠較預期更好,3月非農就業強勁、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跳升至50.3%、3月CPI年增率3.5%等數據都讓Fed有本錢將降息時間點往後延,加上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逼近,依據過去經驗,為避免市場波動過大,Fed在選舉結束前通常都會維持利率不變,因此今年不降息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如果Fed不降息會帶來什麼影響呢?美國不降息對於該國的經濟成長與通膨當然會有抑制的效果,但更令人擔心的其實是金融市場的風險,眾所皆知,全球股市持續創下歷史新高,實體經濟中除了美國表現較佳,其他國家經濟動能都稱不上樂觀,顯然股市再創新高最大主因就是資金氾濫,而這個漲勢恐怕在Fed開始降息前都不會改變,居高思危,一旦美國貨幣政策轉向,海水退去後的金融泡沫破裂會不會引發另一次的危機,值得企業、投資人提前省思。

參考新聞:美銀:Fed 6月沒降息 今年就不會降,工商時報,4月9日。

台積電全球化佈局再下一城

台積電正式與美國商務部簽署初步備忘錄,基於《晶片與科學法》獲最高66億美元補助,計畫在亞利桑那州建立第三座晶圓廠,該投資將使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總資本支出超過650億美元,成為該州最大外國直接投資,創造超過6000個高科技、2萬個建造相關及數萬間接工作機會。第一座晶圓廠將於2025年開始生產4奈米製程,第二座生產2奈米製程預計於2028年投產。除了美國之外,台積電近年啟動新一波全球化布局,期能達到分散風險、靠近市場、提升供應鏈韌性等目標,目前在三大洲、台美日德中五個國家設有晶圓廠。台積電的策略也是大多數大型企業的想法,不過海外設廠挑戰難度高,除了生產成本相對較高,尚有法律規範、人才不足、文化差異、歐美勞工的工會對於權益的保障態度強硬等問題待處理,所以台積電也同步擴大國內投資,穩中求進,如果短期不能多元佈局,先提高在國內的投資也是不錯選擇之一。

參考新聞:台積電獲美國補助66億美元 加碼投資建第3座廠,自由時報,4月9日。
 
氫能基建起步:台灣首座加氫站第三季啟動

台灣首座加氫站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在高雄完工,此站由中油主導,且已提交高雄市政府申請。同時台北市府也計劃配合氫能巴士,在台北建立加氫站。其實為了適應燃油車逐步減少的趨勢,經濟部能源署已於去年制定「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管理許可辦法」,並於十一月實施,旨在規範加氫站經營。同時中油亦提出將部分加油站轉型為加氫站的建議,以解決土地取得困難等問題,但這部份還需要調整現行法規並與主管機關進行溝通。在國際上,氫能已經是許多國家發展的重點產業,根據IEA的統計,截至2022年底,至少有32個國家提出氫能戰略,其中英國、德國、日本、荷蘭、澳洲和丹麥皆提出大型的示範計畫以推動氫能的發展,其中加氫站的建置是「氫能」能否普及的關鍵,以隣近台灣的日韓為例,日本目前已經有超過150座加氫站,並規劃2030年達到900座的目標,韓國目前加氫站已經超過200座,2030年的目標為660 座,台灣已經將氫能納入2050淨零目標,因此加氫站的建設恐怕要加快腳步。

參考新聞:中油加氫示範站 第二座擬落腳北市,自由時報,4月7日。

 

小米進軍電動車能否成功?

小米首款電動車「SU7」上市引發熱議,首批車主交車後,網上出現關於車輛設計缺陷和品質問題的報導,包括尾門夾手、保險桿易變形和充電器問題。對此小米執行長雷軍表示:「現在許多問題都是放大檢視,實際可能並非問題。」

從智慧手機起家的小米為何會決定進軍電動車市場?其實從技術面來看,電動車更像是一輛帶有輪子的巨大筆記型電腦,傳統車廠重視的是行車安全性與結構完整性,強調帶給消費者更為舒適和安全感,不過當前電動車的消費者反而更多聚焦在討論電池可靠性、電池續航里程、自動駕駛、連網、螢幕大小、手機無線充電等功能,製造商也積極開發軟體、連網甚至是訂閱制,小米有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成功和經驗,綜合上述的情況來思考,小米不一定就比傳統汽車製造商差,未來幾年小米能否將手機經驗成功複製至電動車,將是觀察的重點,也是其他數位巨頭未來佈局電動車產業的參考指標。

參考新聞:小米SU7掉漆又夾手 雷軍:拿放大鏡看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聯合報,4月8日。

AI Pin會顛覆智慧手機產業嗎?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推薦的AI Pin預計在4月中開始交貨,引起各界關注市場反應,此裝置由Humane Inc.開發,得到微軟、高通、OpenAI等科技大咖投資。雖然目前只在美國銷售,市場消息顯示,和碩可能已獲得其代工訂單,英濟、美律、鈺太及菱生等台灣公司可能成為供應鏈合作夥伴。

AI Pin是什麼?該裝置是一款重量僅32公克、體積只有別針大小、且導入大型語言模型GPT-4的AI穿戴裝置,可磁吸於衣物上,並具有資訊投影功能,只要向AI Pin發送指令,即可獲得回應,能作為個人助理,支援查詢、即時翻譯等功能。目前AI Pin功能並不多,裝置本身沒有任何螢幕或按鈕,依靠語音、相機、手勢等操控,把資訊「投影」在手掌上互動,被矽谷圈認為是一款「能取代智慧型手機的革命性產品」,下一個關卡將是消費者的使用情況,如果順利,恐怕將會憾動蘋果全球霸主地位,也是將會徹底顛覆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前景。

參考新聞:Ai Pin 4月中開始交貨!概念股有哪些?和碩、英濟、美律⋯Ai Pin供應鏈一次看,數位時代,4月8日

 

資料驅動降息台積電氫能氫能小米Ai Pin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