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善用多元策略 再現台茶風華——我國茶葉加值策略分析
周孟嫻 (2014/03/2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3期》
全球茶產業發展現況分析
(一)全球茶產業生產現況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11年全球茶葉產量為466.9萬公噸,2007~2011年複合成長率為4.1%。全球主要茶葉生產國為中國、印度、肯亞、斯里蘭卡等國,中國為全球最大茶葉生產國,2011年產量為164萬公噸,占比全球1/3市場。以茶種區分,紅茶和綠茶為全球茶產業兩大主流,又以紅茶為最大宗。
2011年全球紅茶產量為272.7萬公噸,印度產量為99萬公噸,占全球紅茶產量36.3%,產量排名第一;其次則分別為肯亞37萬公噸(13.6%)、斯里蘭卡32.6萬公噸(11.9%)、中國18.5萬公噸(6.8%)。相對來說,2011年全球綠茶產量為129.9萬公噸,中國為全球綠茶最大生產國,2011年中國綠茶產量為107.6萬公噸,占比超過全球綠茶產量的八成,其次則分別為日本、越南和印尼。
(二)全球茶產業出口現況
全球主要茶葉出口國以出口重量排序分別為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等國,2011年中國的茶葉出口量為32.5萬公噸,全球市場占有率達16.38%;然而以出口金額觀之,由於斯里蘭卡茶葉單位價格較高,每公斤達4.6美元,高於中國、印度、肯亞等競爭對手,為全球出口金額最高的國家。此外,英國、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雖非主要生產國,但為高價茶葉出口國,英國、德國甚至可達到每公斤9.95及8.00美元以上的平均出口單價。相對而言,2011年台灣茶葉出口量為2,815公噸,僅占全球茶葉總出口量的0.14%、總出口值的0.47%;然而,台灣茶葉出口單價較高,每公斤達11.06美元,為全球平均出口單價的3.3倍。
(三)全球茶產業進口現況
全球主要茶葉進口國為俄羅斯、英國、美國、巴基斯坦、埃及,約占全球近1/3的茶葉進口量。上述國家雖非主要茶葉生產國,但深受飲茶文化影響,對於茶葉有一定程度需求,例如:英國自18世紀開始,紅茶便已成為人民生活必需品,而形成該國獨有的英國茶文化。2011年台灣茶葉進口量2.9萬公噸,占全球茶葉總進口量的1.5%、總進口值的0.76%;台灣茶葉進口單價僅每公斤1.73美元,為全球平均進口單價的50%。
我國茶產業發展現況分析
(一)茶產業生產現況
茶葉雖然曾為我國重要外銷農產品,但1980年代經濟起飛,薪資所得提升,導致茶葉生產人力成本逐漸提高;此外,1982年「製茶業管理規則」廢止,允許茶農自產自銷。我國茶葉栽培面積及產量自1980年代起逐年減少,並轉為以供應內需市場為主。因此茶葉生產無論種植面積或產量,皆呈現逐年下滑趨勢,茶葉產量自1970年代近三萬公噸,下降至2012年僅1.5萬公噸,種植面積也下降至1.35萬公頃。
(二)茶產業進出口現況
伴隨我國茶葉種植面積與產量逐年下滑,台灣茶葉出口量亦自1970年代近2.5萬公噸,下降至2012年的3,125公噸,出口值3,626.7萬美元;茶葉進口量則自原本的幾乎無進口,上升至2012年進口量29,906公噸,進口值達5,252萬美元(附注)。綜合來說,目前台灣茶產業市場有近2/3仰賴進口茶葉,且茶葉進口量約為出口量的十倍。
台灣茶業、茶葉進口、品牌行銷、產業轉型、異業整合、茶文化推廣、品質管理、國際行銷、契作生產、產地標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