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如何推動產業創新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如何推動產業創新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張建一  (2012/01/05)    《台經月刊第35卷第1期》

日前行政院所通過的「經濟部2020年產業發展策略」中,明確以「創新經濟、樂活台灣」為未來的國家發展願景。在產業推動主軸上,除了傳統業全面升級、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國際化外,另一個重要主軸就是新興產業的加速推動。

這些綠能與新興產業包括智慧生活產業、綠能產業、生技產業、智慧電動車、車輛電子、寬頻通訊等,具體目標為綠能與新興產業占整體製造業實質產值由2009年的4%,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30%。基本上,新興產業除透過跨領域發展提高產值外,亦將朝人才培訓、技術創新、營運管理等方向來加值,亦即這些新興產業必須要有產業創新作法,方能達成政府規劃的目標。

之所以成為新興產業的重點所在

基本上,創新與研發不同,OECD對研發有非常嚴謹的定義,對一般企業或產業而言,它們所做的研發往往很難達到OECD的標準,但是創新就不一樣了。從廣義面來解晰,創新的意義包括「改變已建立的事物」和「引介新的事物」兩者。3M創新中心直接從字面上定義:「創造是想出新事物,創新是做出新事物」。

而創新的動力,亦即創造力是改變既有領域,亦或是將既有領域轉變為新的作風、理念或產品。換言之,創新可以小到產品外觀的改變,亦可大到整個組織運作的革新。

大部分的企業從事創作均是為了生存,這個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這種創新只能保本、保命,無法對產品或企業本身甚至產業進行加值。新興產業之所以新興,未來的需求與價值是重點所在,這就需要加值性的創新了,但是這樣的加值性創新需要不同構面的元素組合才能推動,特別是在產業的創新推動上。


產業競爭力的表徵

基本上,產業創新是產業的競爭力表徵,在知識經濟的發展趨勢下,產業創新更顯得重要。透過創新進而加速產業發展、縮短產品生命週期,致使產業不斷投入經費進行創新研發,以獲致競爭的關鍵要素。

而且,產業創新係指一系列知識的創造、擴散與運用之過程,並呈現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製程或服務之結果。產業創新過程所需要的各種科技或知識,可能來自許多不同的來源,包括個人、企業、實驗室、研發單位、學術機構、甚至是消費者,而取得這些科技或知識,需透過彼此之間的網路關係和良性互動。


賈伯斯的觀察

綜上所述,產業創新成功,往往需要科學知識、工程設計、產品開發、生產製造和行銷手法等不斷地交互作用而成,蘋果公司的iPhone與iPad就是最好的例子。

賈伯斯雖然不懂工程設計,但他以一個使用者的角度去觀察消費者真正想要的商品,同時在各個角色交互作用中居中協調,甚至進行整合,才能推出這兩種高度創新性的科技產品。

在國內,我國最大的研究機構工研究院於1973年設立,至2003年之產業創新機制是成功的,包括產業創新過程技術項目的選擇、技術開發的規範、技術商品化的做法,以及與組成國家創新系統的政府、研究機構、學術界、產業界之間的連結。這個推動產業創新機制對於台灣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成功,確實有重要的影響。

新興產業產業創新制度失靈創新系統產學合作科技專案知識擴散創新策略研發投入產業升級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