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漫長的金融改革之路——檢視金融海嘯後的日本金融市場發展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漫長的金融改革之路——檢視金融海嘯後的日本金融市場發展

連士傑、楊舒晴  (2009/08/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8期》

日本過去的金融改革

談到過去日本年代之金融改革,就必須由當時金融危機所形成的背景與原因開始探討,以下本文將針對幾點年代日本金融危機的成因進行討論,以了解金融危機形成的歷史背景。

(一)年代日本金融危機之起因

首先,日圓升值是一個造成金融危機的重大因素。1980年代之後,由於日本經濟實力快速擴張,出口貿易日漸興盛,不斷將產品出口至美國,導致日本對美國有龐大的貿易順差。而美國政府為了解決對日本的貿易逆差問題,與日方進行協商,企圖促使日圓升值。19859月,日本政府與美國簽訂了廣場協(Plaza Accord),協定中的主要內容是增加了匯率的靈活性,日本政府同意讓日圓升值。之後,日圓對美元開始走強(119859月,日圓兌美元的匯價236.951,此後日圓便開始快速走強。19869月時,日圓兌美元已經來到154.721的價位1988年底更是來到123.191的水準,升值幅度相當驚人。

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日圓兌美元的匯價由將2401升值1251的水準。不僅是匯率產生重大變化,同時間日本銀行也採取低利率的政策,希望能夠減輕日圓升值的壓力。也由於這樣的低利率環境,導致了日本企業開始大幅投資股市與房地產,加上國內各大銀行的推波助瀾下,企業的大肆投資,創造了日本經濟過度的膨脹,當時不但房地產狂飆1985年起,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橫濱和神戶六大城市的土地價格每年增幅為兩位數1990年時,日本六大城市中心的地價指數1985年上漲了90%),股市也一度漲4萬點左右,日本巨大的經濟泡沫因此成形。在泡沫破滅之後,日本股市在外資大肆放空之下,一路4萬點暴跌1萬點,房地產景氣也反轉向下,從此日本經濟開始進入「消失的十年」。

 

1  歷年日圓走勢

 

日本經濟走下坡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景氣的快速滑落以及金融機構的呆帳問題。由於經濟反轉向下,那些在高價時向金融機構抵押貸款的股票、房地產價值更是一落千丈,在抵押品價格不斷滑落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呆帳更進一步增加,日本經濟陷入如此惡性循環之中,金融壞帳似乎成為日本政府極需要處理的燙手山芋。

根據日本金融廳的統計資料顯示,19973月,日本全國銀行、其他組織的金融機關(如:信用金庫、勞動金庫)整體金融機構所累積的呆帳已經高24.9兆日圓,大約占日本金融機構總放款餘額3.6%(即不良債權比率),19979月,全國金融機構的壞帳總額更進一步攀升28.7兆日圓。也由於日本政府對呆帳之計算基準讓金融機構比較容易隱瞞事實,因此,實際上日本金融機構的壞帳總額應該比政府所公布的總額更高。

在金融廳1998年實施新基準來統計不良債權之後,日本整體金融機構之不良債權即由舊基準24.9兆日圓,爆增35.2兆日圓,不良債權比例高5.1%2),嚴重的壞帳問題,已經讓日本金融機構的經營出現危機。

日本金融改革不良債權次貸風暴金融監理銀行國際化金融機構重整經濟振興方案債務風險資本注資日圓匯率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