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建立亞太農業生技研發中心——專訪「農業生技國家型科技計畫」賀端華總主持人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建立亞太農業生技研發中心——專訪「農業生技國家型科技計畫」賀端華總主持人

採訪/張世龍 整理/陳葦芋  (2006/03/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3期》

為加強生物技術之基礎與應用研究,期將研發成果有效移轉民間,落實於產業界,我國86年規劃推動「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其主要任務在選定並推動執行具有本土利基性、創新性、國際競爭力、具有發展潛力的農業生技研發課題,並整合國內上、中、下游研發資源,將研發技術或產品落實於產業上,以厚植我國農業生技產業發展基礎,建立我國成為亞太地區農業生技產業之研發與營運中心。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總主持人賀端華院士,1976年於美國密西根大學生物化學系完成博士學位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MIT)進行分子生物學領域之博士後研究,長期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學術著作方面,並屢獲國內及國際間學術界之高度肯定。

另一方面,賀院士曾任國際著名的農業生技大Monsanto顧問,於科技研發、產業發展均有宏觀見解。本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在200628,特邀請賀端華總主持人就「農業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的目前發展現況、面臨問題、未來願景提出珍貴意見。今節錄當日專訪內容如下。
 

國家型計畫要配合的三個條件

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是我國推展高科技研發、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大計畫,更是我國推動農業生技產業的重要基礎。首先請賀總主持人談談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目前的發展現況?

我們國家現在有好幾項國家型計畫,包括生技製藥、基因體醫學,也包括農業生技,總共有九項之多。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是九個計畫中起步相當早的,目前已經進入第三期,總共已經執行八年。在第一期和第二期,我們著重於策略性的研究,第三期則是注重產業化發展。產業化的發展包含產學合作、也包含廠商、產業的參與。目前在這方面已經有很好的成果,預期未來兩年的成效會更好,希望藉國家型計畫的運作能帶動台灣農業生技的發展。

此外,過去農業在台灣是很重要的一環,目前傳統農業在經濟的產值只3%,但是農業生技將來對台灣經濟的貢獻,會遠3%高出許多,這也是我們對未來的期許與目標。

事實上,國家型科技計畫是政府為了提升我們國家的國際競爭力,適應當前國內社會以及經濟上的需求,同時配合我們國家長期規劃的策略,審慎選擇研究主題,再配合上、中、下游的研發合作來進行。國家型的計畫要配合三個條件(1)要有長期的明確目標,值得國家長期來投資(2)要跨部會、同時是跨領域的工作(3)要增加國際性的競爭力。農業生技國家型科技計畫,1997年成立,現在

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產學合作亞太研發中心生物技術國際化產業化基因改良產銷系統國際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